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03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95篇
管理学   5733篇
劳动科学   268篇
民族学   245篇
人才学   1025篇
人口学   132篇
丛书文集   4700篇
理论方法论   1078篇
综合类   9342篇
社会学   2236篇
统计学   637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377篇
  2015年   684篇
  2014年   1873篇
  2013年   1457篇
  2012年   1716篇
  2011年   1962篇
  2010年   1864篇
  2009年   2197篇
  2008年   3107篇
  2007年   1724篇
  2006年   1223篇
  2005年   1274篇
  2004年   1007篇
  2003年   821篇
  2002年   703篇
  2001年   588篇
  2000年   414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曲彩梅 《新天地》2011,(7):64-64
数学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成为开拓型、智力型、能力型的社会劳动者。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必须渗透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72.
地方人大常委会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立法监督制度,但却存在着法律规范粗疏、实际监督缺位的问题。为发挥地方人大常委会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实效,备案制度应在主动审查制度、公民审查建议权的回复机制、备案监督程序和监督责任、提高人大常委会监督能力上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973.
中外行政监察制度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时期中国行政监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以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行政监察制度为例,从行政监察主体、行政监察对象、行政监察程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借鉴,认为应吸收国外发达国家行政监察制度的长处,弥补中国行政监察制度的不足,促进中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974.
现行<行政诉讼法>已远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其修改势在必行.为弥补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中受案范围和裁判方面的缺陷,我国应建立行政判例制度.  相似文献   
975.
非强制行政行为的法治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的行政管理实践中,非强制行政行为不断地被发展和重视,其可以弥补行政主体理性不足产生的管理缺憾;可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还权于市场;还可以有助于改变政府形象,降低执法成本。非强制行政行为并非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主观臆造产物,其有着丰厚的理论与实践支撑,具体包括行政法精神支撑、时代特征支撑和《行政强制法》草案支撑。  相似文献   
976.
我国行政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行政决策有利于行政决策在民主化基础上实现科学化。我国行政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还处在较低水平,参与主体需要付出较大成本,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成本、时间和精力成本、技能和知识成本、信息成本、风险成本和预期成本等。降低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成本,能有效保障公民的有序参与。  相似文献   
977.
关于行政伦理选择理论的反思及其有效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伦理选择理论对于行政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以往的认识过于理性化 ,即它是建立在道德自律和为道德而道德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实践证明 ,这是一种片面、脱离实际从而不能有效指导人们道德实践的理论。必须走出道德自律论的误区 ,才能构建有效的行政伦理选择机制。正确的幸福观是有效地进行道德选择的内在机制 ,建立德福一致的公正制度是有效地进行道德选择的外在机制  相似文献   
978.
中国的社会政治生活中一直存在一个国家和社会共同参与其中的区域,即黄宗智提出的"第三领域"(thethirdrealm),而"第三领域"这一概念的使用,有助于讨论地方行政、社会组织与城市管理模式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南京城市管理在嘉庆初及太平天国战争后经历了两次重要转变,这一过程反映了国家与社会在第三领域中的相互渗透,是近代国家政权建设的体现。清末南京城市管理不仅反映了地方精英的参与热情,也体现出地方行政制度化、官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趋势,在客观上为20世纪的城市行政近代化改革作了铺垫和准备。  相似文献   
979.
"干部互动"是基于"体制性关联"建立起来的中国政治客观存在关系,它衔接、弥合、建构的是"国家-政府-社会"框架中最为关键的治理主体内在运作机理。当下我国正处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村治主体的"代理人""当家人"角色,在资源密集输入的乡村振兴时代,于"科层-关系"的底色互动关系下开始发生三重结构性分化:传统维持性取向、过渡重构性取向、现代行政性取向。我们必须明晰认知、辩证对待"村治主体互动"在城乡转型中正历经的巨大流变,应始终将村治主体作为衔接国家规范与乡土秩序的中介变量,充分激活自治性,引导基层社会走向良序。  相似文献   
980.
传统行政心理对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障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主体,同时,政府也是既往大量存在过的非科学发展行为的导生主体。这种"双重主体"的性质,使得某些地方政府及其公务员有着较沉重的行政心理积习。如不能有效改变具有负面影响的心理积习,势必妨碍到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贯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