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9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85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载录了以桐城派为中心的1206位作家的生平,为探寻桐城文派的渊源与流变提供了丰赡的资料。然而,书中所载录的文字阙漏较多,内容涉及作家的名、字、号、里贯、科考、仕宦、著述名称及卷数等方面。另外,记载不无失误之处。通过爬梳载籍,考补作家缺名8例、作家缺字8例、作家名考异2例、作家名传不符1例、作家重收1例。  相似文献   
92.
姚合是中唐后期诗歌名家,其诗集保留较为完整,然久未见系统整理。《姚合诗集校注》作为国内对姚合诗集进行全面整理的著作,其在校勘、笺注、系年方面多有建树,然亦时有疏误,可对此作进一步校正。  相似文献   
93.
清代姚远翿所编《华岳志》是以陕西华山为中心的山志,其中著录了历朝历代与华山相关的诗歌。这些诗歌对于完善断代文学总集的编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该书著录诗歌也存在不少错误,尤其在误标作品题目、误标作者姓名和误标作者朝代三个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上述情况便是《华岳志》著录诗歌的得失。  相似文献   
94.
故意误拆是拆迁方想规避强拆的责任刻意而为之,把"误拆"当成强拆的挡箭牌。故意误拆所造成的损失在达到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的定量标准时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减少故意误拆事件发生,应该修改信访属地管辖原则,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和完善相关法律。唯有如此才能大幅度地减少甚至杜绝故意误拆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
《太平广记》是宋初“四大书”之一,李防等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编纂完成,使得该书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从重复收录、改动原文、体例不精、出处未明等方面入手,举例分析了《太平广记》在编纂方面存在的疏误.  相似文献   
96.
<止止堂集>是明代戚继光的诗文集,王熹校释本于2001年中华书局出版,为戚继光研究提供了便利.但某些注释因失考而产生错误,兹举一例,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7.
误解是常发生在冲突言语行为中的一个现象,误解和冲突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由误解引起的冲突是语用学的研究课题。这一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误解冲突的成因,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从冲突言语的产生根源、误解的发生机制、冲突言语行为中的误解潜在性三个方面出发,探究了冲突言语行为与误解的关系,并运用顺应论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冲突言语行为的产生是交际双方没有顺应彼此的语境而导致的,这也是误解潜在性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98.
以郭锡良等人主编的1999年版商务本《古代汉语》为研究对象,认为该书虽然修订了一些词语注释方面的错误,但是其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以举例的方式,对书中将古今字与同义词误作通假字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99.
《阅读与作文》2007,(8):36-36
糊涂活了26岁。被生活误导了27载。小学时候不喜吃鱼,爸爸对我说:“孩子鱼吃得越多能让人变得越聪明。”我置若罔闻。一次老妈做出了很有特色的火培鱼,我与老爸协定:吃一条5毛钱。结果,当月老爸的私房钱宣告破产。从此以后,我见到鱼就想吐。大学里。我自以为禀赋过人,主动把鱼让给学友们吃,并以老爸之语戏谑。  相似文献   
100.
黄志强在《"因明研究"指误》《评因明研究中的几个误区》二文中对因明研究中的七处"指误",混淆了属、种概念与属性概念、具体概念,对陈那因明的同、异品、因三相、九句因的涵义理解有误,对三支因明中的推理性质、推理规则等的看法也存在问题,有不少是黄文的自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