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6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9篇 |
民族学 | 4篇 |
人才学 | 6篇 |
丛书文集 | 157篇 |
理论方法论 | 16篇 |
综合类 | 278篇 |
社会学 | 2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位巧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380-381
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探讨文化误读,分析了词汇内涵差异和文化图式缺失两种情形下最佳关联性的传递。文化误读是译者为传递最佳关联性,根据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进行必要的语言顺应,为译语读者营造具有关联性语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72.
龙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3):72-75,116
翻译是不同语言的交流,也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在异质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的文学翻译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文化误读的现象。本文试图将误读和误译作为一个既成的客观文化现象加以客观描述,通过围绕无意识、有意识两种误读,旨在将文学翻译中产生的文化误读进行具体分类。 相似文献
73.
74.
"后现代"误读与当代文学的困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正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89-93
本文认为,中国当代文学界在理解“后现代主义”时,抽空了其巨大的理性文化背景,而造成了严重的误读。由于这种误读,“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表现完全丧失了其原初的解放性意义,而成了市场和欲望的同谋。它所造成的后果是作家批判立场的丧失和审美表达被欲望展示所代替:晚生代作品的肉身消费,女性主义文学的天平向女“性”商业主义倾斜,反腐小说自身走向腐化。而解救之道则在于重新回到启蒙的批判立场和审美的灵性向度。 相似文献
75.
论文化交流中的误读与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莉苇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2):63-70
文化交流中常常存在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等去解读另一种文化的误读现象,并构成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交往中实际还存在一种有意识的误读,而这种误读恰恰是新文化产生和创造的前提。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典型者如汉唐间佛教和明清时期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文化误读的现象不可消除,其影响也是得失兼备,因此要在平衡不同文化现象的关系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更有利于文化成长与文化交流的途径。 相似文献
76.
77.
78.
在救亡图存的背景下,一切制度的移植,都必须贴上“国利民福”的标签,否则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为此,民初政治精英在移植西方政党理念的过程中,更多地融入了时代的价值取向。作为自由政府“固有灾祸”,以获取权力为首要目的的政党,变成了“国利民福”的载体,其掌握政权与否,“殊所不计”;本无优劣可言的政党制度,变成了一国政党之兴,只宜“两大对峙”。政治精英对政党理论的错误解读,使理想与现实、应然与实然间产生了巨大反差,加速了政党合法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79.
比较文学中的误读是两种文化接触时不可避免的产物。误读既表现为单一的接受过程中接受者对异质文化的"自以为是"的解读,还可以表现为接受者对异质文化的不准确理解甚至误解。造成误读的原因是过分强化了比较文学的开放性特征,即泛学科、泛文化和文化化等。文化的多元与冲突是误读形成的内在因素,跨文化研究是误读的外在条件。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误读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