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4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西藏研究》2001,(2):132-132
迄今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堪称世界之最的《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研究和了解古代藏族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是研究人类早期文化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化石,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格萨尔王传》的创造者、保存者和传播者是藏族民间艺人,是由艺人用大脑保存并用口耳相传,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充实、丰富,  相似文献   
42.
2016年6月13日,由国家民委主办,中央民族歌舞团承办的2016年少数民族地区艺术院团晋京展演。作为其中一个项目,湖北省原创土家乡村音乐话剧《寻访满堂音》在北京民族剧院登台演出。该剧由长江人民艺术剧院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民间艺人联合打造。精彩的演出、原生态的土家族文化,赢得了场内观众的热烈掌声。鹤峰满堂音,又名琵琶板,因其多在厅堂演出且吹、打、弹、唱同时发音而得名。最初为当地皮影戏的主要声腔,以后逐步脱离皮影,演变成一种单独的民间说唱,其音乐节奏轻快  相似文献   
43.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时代的进步,青年的思维比以往更加活跃,采取有效措施、发掘新载体来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和智慧的重要工具之一,近年来说唱音乐受到青年人群的认同和喜爱,已演变为青年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逐渐成为影响当代中国青年精神世界的重要元素。发挥说唱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挖掘和实现说唱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有效性,对于提升青年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4.
《江西社会科学》2017,(5):140-146
1941年6月同益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弹词大观》中,收录六本有关《牡丹亭》说唱的弹词,题名为"牡丹亭(上、下)"、"牡丹亭梦会"、"杜丽娘寻梦"、"何日君再来"、"柳梦梅拾画"等。初步考证弹词来源于昆曲《牡丹亭》折子戏"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等。"孤岛时期"上海各大剧院的昆曲演出衰微,而电台和茶楼书场的弹词艺术方兴未艾,为了迎合在抗战最为艰苦时期避难于租界的市民和江浙士绅的艺术审美需求,就把昆曲《牡丹亭》折子戏改编为弹词演出。"上海弹词"本《牡丹亭》展示了特殊历史时期《牡丹亭》演变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45.
浅析《格萨尔》说唱音乐的吟诵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萨尔》说唱音乐诸形态,各具特性但又具有共性。即遵循说唱音乐的叙事特点,音乐与语言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完美结合而构成其吟诵性特征。  相似文献   
46.
"克智"与"尔比"是一种独特的说唱艺术,是彝族人民根据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经验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精品语言,包涵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审美,在彝族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被彝族人民称为"语言中的盐巴"。"克智"大多在婚丧节庆等重大场合中使用,"尔比"则适用于调解纠纷和教育场景之中。但"克智"与"尔比"也可以互相交融、互相掺合使用,从而形成了"克智"与"尔比"共用的独特语言格局。这种共用性主要体现在群众性、社会性、娱乐性和传播性上,具有普遍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47.
诸宫调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说唱艺术。本文详细论述了诸宫调与其他一些说唱艺术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宋元戏曲的影响,以期对进一步研究诸宫调的形成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深入研究中国戏曲史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8.
追索中国海外移民的民间记忆——关于"过番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闽南方言说唱<过番歌>不同刊本的发现和比较,探讨<过番歌>产生和流传的历史环境,文本的社会价值和异本的出现,及其作者、辑录整理者、演唱者和发行者的种种情况,并由<过番歌>延及到民间大量存在的反映"过番"的歌谣、说唱,可以呈现出作为可与历史文献互证的中国海外移民的民间记忆,所提供的19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的世界性生存经验,对激发中国现代化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危机意识和自强意识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9.
文人士大夫的艺术活动从本质上说,应该是“业余”的,是传统的带有人格修养自我完善的一种载体,所以也是“自娱”的。民间艺术活动中相同一部分是职业艺术家所为,从社会画师到说书艺人、戏剧班子,他们的艺术活动本身就是谋生的手段,所以他们的一切艺术活动为“娱人”而出售的对象总是要使他们在创作活动中体现自己的“生活价值观念”,当然也就在艺术活动中反映出一种审美的意趣倾向。在文人士大夫审美观念中往往认为是“粗俗”的东西,却反而会被他们奉为神往的目标。由于中国历史上文盲充斥,“高雅”的文人艺术及其审美价值观念远不及后者对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深度。  相似文献   
50.
荷叶说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歌仔说唱项目的一个极具特色的品种。从荷叶说唱的源起、内容与表演形式、常用曲牌与基本特征、传承艺人与经典唱段及发展瓶颈等角度出发展开思考与讨论,并提出荷叶说唱的发展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