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09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01.
杨立新 《社区》2013,(14):41-42
看了这个题目,您可别以为我是在制造噱头。贾宝玉是少年书法家,这其实是曹老夫子送给宝玉的一顶桂冠。关于这一点,在《红楼梦》中是有章可寻、有据可考、有案可查的。谓予不信,请看《红楼梦》中的描写。  相似文献   
102.
正福斯特对故事与情节的区别有一个著名的解释即"故事是关于时间顺序排列的一个个事件的叙述",而情节强调的是其间的因果关系,以致"把时间顺序掩盖得模糊不清"。①虽然对这一说法有不同看法,总体来说,它还是简明而有启发性的。但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一定义中没有考虑空间的因素。而在一个小说作品中,即便作者没有明确提及,空间也会隐含在叙述中,并成为情节  相似文献   
103.
伏漫戈 《唐都学刊》2004,20(2):95-98
思想特异、行为乖张、个性洒脱是奇士人格的主要特点。吴敬梓和曹雪芹一方面继承老庄哲学崇尚自然与魏晋名士违俗抗礼的传统 ,另一方面汲取明清人文思潮张扬个性的精神 ,创造出杜少卿和贾宝玉这样两个奇士 ,并且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奇士人格的文化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04.
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孝文化传统看贾宝玉的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离魂记》到《牡丹亭》、《聊斋志异》都存在一个兼顾爱情与亲情的传统,《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贾宝玉也不完全否定这个传统,所以我们不宜再从反传统的角度出发对宝玉出家作太多毫无保留的、非理性的肯定。贾宝玉出家不完全是由于爱情的失意,他也没有完全断绝对家的感情。  相似文献   
105.
孙悟空、贾宝玉都体现了石头精神。孙悟空所体现的是石头精神的常态,即坚定执着、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勇于承担社会重任,表现为对现有秩序的巨大破坏性和无与伦比的创造性;贾宝玉所体现的是石头精神的变态,即拒绝承担任何社会责任、拒绝长大、拒绝繁衍后代,表现为自身对抗社会力量的软弱性、高尚的贵族精神和思想的叛逆性。前者是明代社会上升时期世俗英雄的写照,后者是清代社会极盛时期无力补天的“多余人”形象。  相似文献   
106.
“叛逆的新人”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存在。他们的出现,对传统的社会秩序与价值观念构成极大的挑战。在塑造这样一些新人形象的同时,作家们也不约而同地写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大批“新人”从传统的家庭牢笼出走,在社会上闯荡多年以后,其人生道路又发生逆转,即转回他们以前所摈弃的老路,形成中国现代小说中一个显著的“出走———回归”模式。其原因或许可以通过高觉慧与贾宝玉人生道路与价值观念的比较看出某些端倪。  相似文献   
107.
贾宝玉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光源氏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的主人公。前者诞生在18世纪初年的中国清朝,后者诞生在ll世纪初期的日本平安时代.这两个人物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位置。他们的产生虽相隔七百多年,却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征.曾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经历了种种奢华,然最终家族走向没落,他为寻求精神自由而出家.光源氏则是紫式部笔下日本平安时期的贵族,他是所有男人憧憬的对象,流连于风月场间,对女子处处留情,但最终因灵魂忏悔而出家。通过出身、人物形象、爱情观、价值观、结局、社会评价等多方面的分析。总结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探讨社会环境、以及作者本身的生活经历等在人物形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三部作品《红楼梦》、《儒林外史》、《歧路灯》有六大方面的有趣问题值得我们重视,而其中的“败家子”问题尤其引人注目。《红楼梦》之贾宝玉、《儒林外史》之杜少卿、《歧路灯》之谭绍闻分别是三部书中的头号主人公,但同时又都是败家子的典型。通过对这些人物以及造成这些人物形象的多方面原因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不少比单独地、孤立地研究这些人物形象要多得多的东西。这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三部小说名著乃至从宏观上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均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9.
《红楼梦》中以贾宝玉为代表的一些人物之所以如此经得起反复的品味式精读和反复的解剖式研究 ,正因为他们身上和他们所处的环境中除了那些现实主义的、典型的东西外 ,还存在着许多非典型因素。就创作方法而言 ,这些恰恰是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所带来的。因此 ,从作品实际而非先验的“现实主义”出发才能真正认识贾宝玉 ,认识贾府和大观园的环境有许多非典型因素以及它们在创作上的意义。曹雪芹不仅在人物定位上以“受享”为基本态度突出了贾宝玉的非典型色彩 ,而且从他的长相、言语内容与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将这一非典型特征具象化。这种公开要求“受享”的个性在当时是大大超前的 ,其进步意义丝毫也不亚于补天 ,《红楼梦》的现代性和它的无穷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在于此。在整个贾府特别是大观园这个非典型环境中 ,林黛玉等人物身上也多少不等地存在着非典型因素。非典型环境中的非典型人物或非典型性格作为一个创作命题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非典型角度入手 ,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红楼梦》。  相似文献   
110.
陈才训 《阴山学刊》2005,18(3):51-55
《红楼梦》深受楚文化影响。黛玉形象的构思及其神貌风韵,均采自《山鬼》、《湘君》、《湘夫人》。她身上又依稀可见屈原的影子:自恋情结浓重,孤芳自赏又顾影自怜;不为俗屈、高洁自守。宝玉的女儿崇拜与屈辞中女性中心观有渊源关系,其坚定的叛逆性又与屈原九死不悔的坚韧相似。宝玉身上还有庄子影子,其天然本色论、"情不情"分别是庄子自然论、齐物论的显示。其梦游太虚境受《神女赋》启发。曹雪芹自身遭遇、以悲为美的审美趣味、小说题材及人物命运悲剧性,使他和楚文化尚悲的情感特征产生共鸣,从而把楚文化作为构建《红楼梦》的文化基石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