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09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的五德象征君子之德。笔者通过考察被视为"名士风流教科书"的《世说新语》,总结被誉为美玉的名士有出身高贵、容貌秀美、才情卓越、德行可称的四个特点,而贾宝玉也具有这些特点,可谓"真宝玉"。但贾宝玉却用"须眉浊物"的痛贬之词决绝地否定了包括他在内的男儿群体的存在价值。贾宝玉因为拒绝参与社会交往,其君子形象无从在社会上得到展现,其君子价值亦无法实现,从这点来说贾宝玉又不算君子。因而在《红楼梦》中,君子形象是缺席的。  相似文献   
142.
刘荣林  梁俊仙 《云梦学刊》2008,29(2):98-104
叙述的视角、外视角、内视角是小说创作美学的重要内容,它们的发展为小说创作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表现天地.<红楼梦>,尤其是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很好地运用了外视角、内视角叙述,进而凸现了小说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艺术效果.运用外视角、内视角叙述应遵循它的美学原则,比如人称的选择、思想情感的对象化以及作家的气质和读者的制约等.  相似文献   
143.
贾宝玉并不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他并没有反封建,他实质是一个“回头准浪子”的形象,是一个由贵族之家的“准浪子”向“仕途经济”“正路”转变的青年形象。在他身上,有作者曹雪芹自己的影子,有脂砚等人的影子,有封建社会中一大批贵族子弟(或准贵族子弟)的影子,甚至有当今社会中不少青年的影子。  相似文献   
144.
结合《红楼梦》的创作背景 ,探索分析了曹雪芹为小说主人公贾宝玉命名的深刻寓意 ,指出了作者借神话中补天的顽石 ,表现贾宝玉棱角分明 ,不向封建势力妥协的叛逆性格和斗争精神 ,揭示了其假宝玉 -真顽石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45.
试论贾宝玉的多重化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宝玉之审美价值由其性格的矛盾性所决定 ,其性格具有叛逆性与妥协性相对 ,痴情与泛爱相通 ,美好心灵与纨绔习气相连 ,双性人格相统一 ,现实性与虚无感相交融的多重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6.
四川省图书馆特藏部首次发现了《读红楼随笔》一书。它既不见于《红楼梦卷》,也不见于其它任何红学资料辑录。 二百多年来,人们对《红楼梦》进行了广泛的评论和研究。并由此而形成了一门学问—红学。二百余年的红学史大致可分三期:清乾隆年间至民国初年;“五四”运动至一九  相似文献   
147.
贾宝玉并非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恰恰相反,而是封建礼教最忠实的维护者。宝玉的严守封建礼教的忠孝,是本于其维护"天"的动机。"补天"是顺应,只有破天、拆天才是叛逆。  相似文献   
148.
20年前,一部《红楼梦》的电视连续剧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少年郎红遍海内外,随后他却像从人间蒸发似的消失了。二十年后,当年那个叫做欧阳奋强的少年郎已成了三十多部影视作品的导演,国内的各种奖项几乎拿了个遍。然而有谁知道,欧阳奋强息影不久,他因生活艰难而倒卖香烟,唯一的儿子又不幸夭折,执导的多部影视作品因没能引起哄动而被同行称作"臭导演",妻子又莫名地下岗……  相似文献   
149.
巫马期 《社区》2009,(5):39-39
以聪明著称的古代才人,大多像贾宝玉一样,读不通人情世故这篇大文章。诗成七步的曹植够聪明吧?可他硬是在哥哥和侄儿手下郁闷了半辈子。陆机、谢眺、李白、杨慎等,结局也都不好。  相似文献   
150.
葛鑫 《南都学坛》2007,27(1):51-54
在《红楼梦》中,女娲补天和木石前盟的共通之处在于都表现出贾宝玉崇尚自然的石性特质。在女娲补天中,石头经过女娲的锻炼获得了自然赋予的灵性,是贾宝玉在现世中对纯情男女特别是纯情女性产生广泛依恋的原因;但因宝玉的石性特质源自自然精华,不入流俗,所以石性不改。在木石前盟中,宝玉是石,黛玉是木,石与木的意象暗含了宝黛爱情是一种自然本质之爱、天长地久之爱。贾宝玉这一形象的塑造是人的生命与自然生命的对接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