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606篇 |
免费 | 874篇 |
国内免费 | 15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426篇 |
劳动科学 | 1173篇 |
民族学 | 509篇 |
人才学 | 1048篇 |
人口学 | 361篇 |
丛书文集 | 10417篇 |
理论方法论 | 2450篇 |
综合类 | 15874篇 |
社会学 | 2038篇 |
统计学 | 134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25篇 |
2023年 | 470篇 |
2022年 | 598篇 |
2021年 | 806篇 |
2020年 | 767篇 |
2019年 | 578篇 |
2018年 | 261篇 |
2017年 | 456篇 |
2016年 | 615篇 |
2015年 | 1116篇 |
2014年 | 2674篇 |
2013年 | 2138篇 |
2012年 | 2397篇 |
2011年 | 2818篇 |
2010年 | 2614篇 |
2009年 | 2836篇 |
2008年 | 3211篇 |
2007年 | 2439篇 |
2006年 | 2192篇 |
2005年 | 2334篇 |
2004年 | 2524篇 |
2003年 | 2253篇 |
2002年 | 1628篇 |
2001年 | 1387篇 |
2000年 | 1044篇 |
1999年 | 432篇 |
1998年 | 252篇 |
1997年 | 149篇 |
1996年 | 146篇 |
1995年 | 87篇 |
1994年 | 75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有目共睹,但一些西方经济学批判者却蝇粪点玉,极力诋毁。事实上,哈耶克等反社会主义制度的立论是有缺陷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创造经济奇迹的原因不仅在于人民的勤奋和创造力,更在于中国的制度选择,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在西方经济学框架下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将是对这些西方偏颇观点的有力反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17个主题都直接或间接为推动经济发展服务。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措施的要素化分析有助于构建宏观经济运行体系。基于该宏观经济运行体系和实证检验所得的变量间关系系数,构建中国宏观经济循环模型,可对比模拟检验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体制和自由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增长目标区和灵活投资调节机制的制度安排能够保证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方面彰显了充分的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32.
33.
34.
35.
相对于晚近的新启蒙主义政治学,历史政治学的兴起蕴含了一个范式转移的契机,使得我们能够以自身实践经验而非外来教条为本位来重构中国政治学的学科资源。长期以来,中国政治思想史和制度史的研究在政治学领域成为智识创新的洼地,无法与整个学科的知识更新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如果要真正发展解释中国、评价中国和反思中国的政治学,这两个研究分支应当在正本清源中激发生机,积极推进范式转型。以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和监察权传统为例,历史政治学意义上的探讨揭示出传统内生的治体视角更具相关性和参照价值。这启发我们反思对于民主政体和分权制衡等现代西方理论未经检验的倚赖,把历史找回来,充分尊重第一手经验事实以发展具有原创性的理论和方法。历史政治学并非单纯提倡对于历史的再解释,而是强调面对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传统变迁,对于塑造行为实践的政治社会结构做出辩证性和启发性的理论阐释。历史政治学的未来有赖于一系列代表性研究作品的验证和激发。 相似文献
36.
制度创新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经济制度创新有很强的内生性和路径依赖,与国情、历史、发展阶段密切相关,通常是从内部、自上而下的改革,逐渐从量变到质变。经济制度创新既受生产力的约束,又受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1978年以来,中国走的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渐进式道路,是从计划经济最薄弱环节和最边缘地区,从规避或突破已有规章制度开始,以点带面,逐步展开。综观中国经济制度的创新历程,未来中国经济制度创新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渐进式道路,不断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37.
法律制度主义存在新旧之别,旧制度主义将作为制度的法律理解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秩序和组织机构,新制度主义则基于制度性事实追求"规范主义的社会现实性发展",并在制度性事实的本体论、方法论多元主义以及实践理性及其局限方面取得基本共识。但其内部仍存在诸多差异:行动的形式目的理论与非正式言语行为理论;实践推理的逻辑理论与实践推理的合理性理论;制度的规范观念与制度的习惯观念;实证主义立场与和后实证主义立场。在法律制度主义百余年的学术理路、理论渊源和发展内涵上,规范主义与反规范主义得到有效调和,理论基础和内容得到发展和完善;理论自主性得到不断强化;以此为指引,当前国内的法律制度研究应更注重"经验研究的规范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38.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多发病、地方病等流行和肆虐的严峻挑战,党和政府把卫生防疫制度纳入到国家建设的总体设计之中,不仅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法规体系,逐步推进新中国卫生防疫的制度化,而且尊重群众首创,建立起适合当时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合作医疗制度,为卫生防疫制度的落实提供了组织和资源保障。国家卫生防疫制度演进表现为遵循传染病防控一般规律的国家行动;合作医疗制度的演进则表现出基层为解决卫生防疫实际困难而开展持续探索,进而被国家识别、推广的扩散特征。坚持四个基本遵循是卫生防疫制度与合作医疗制度相容并协同演化的准则,也是当代中国卫生防疫制度的建设与发展从历史中获得的镜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9.
法兰克福学派发展至今,三代学者的社会主义观经历了从"革命替代"向"民主驯化"和"规范重构"的嬗变。为了在21世纪重塑社会主义,南茜·弗雷泽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可能的背景性前提,揭示了其作为建制化社会秩序的总体性本质,同时扩展了对现存秩序之系统性不公正、多重性危机和民主缺陷的理解。弗雷泽的社会主义规划致力于建制边界的结构化重组、社会剩余的民主化控制和市场功能的社会化转型,尽管这一替代方案在时代诊断的深刻性、理论视野的宏阔性、实践安排的现实性上让人瞩目,但终究未能彻底摆脱民主社会主义的窠臼,而中国视角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批判潜能。 相似文献
40.
钮维敢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9-102
近30年来,资本主义阵营并未因冷战结束而瓦解,而是仍然存续衍化。其衍化的第一阶段(漂流、凝聚与优化时期)由是否需要保留资本主义阵营到对资本主义阵营整合凝聚并同时迅速扩张,资本主义阵营功能由防御为主转向进攻为主;第二阶段(疲软与强行调整时期)资本主义阵营对外扩张劲头衰减,内部分歧及争权夺利之势加重,资本主义阵营的离散性与凝聚性交错显现;第三阶段(内讧风起云涌时期)资本主义阵营成员国与主导国矛盾恶化的离散态势凸显,但总体上依然若即若离。资本主义阵营衍化的主因是美国维护全球霸权与获益、以西方自由民主价值观认同为核心的冷战思维作祟、成员国角色获益。从长远看,资本主义阵营衍化阻碍国际格局良性转型,危害世界和平与发展,其敌视中国是常态的;其成员国因本阵营的内部矛盾与中国合作,是国别利益驱使的游移行为;其离散状态与阶段性困境客观上有益于世界格局多极化及中国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