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81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84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略论晚明社会风尚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晚明社会出现了重利趋商、浮靡奢侈、违礼逾制为主要特征的社会风尚.尽管它没有像文艺复兴那样把社会导入人文主义的轨道,但它对于打破明代社会沉闷风气及推动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形趋势结构”的组织结构和语义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形趋结构”的语法特点。通过对“形趋结构”的组织结构及语义特征的剖析 ,认为汉语不同性质单位的整合可导致兼容的互补结构 ,并构建互补而非匀质的语义系统  相似文献   
63.
货币政策中性与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我国的货币作用机制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形具有较大的差别 ,不论是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 ,还是非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 ,对产出的影响均非中性 ,说明货币供给在推动我国经济的运行中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更进一步分析发现 ,货币供给 M1的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具有对称性 ,而货币供给 M2的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 ,且这种非对称性与西方国家的情形刚好相反 ,正的货币冲击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而负的货币冲击虽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与正的货币冲击相比 ,其强度在统计意义上要弱很多 .  相似文献   
64.
论审美时尚的个体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活动个体在审美时尚问题上的心理压力,乃由一系列心理误区所致。本文讨论了审美趋从行为的负面价值,指出以自信自决的态度去应对审美时尚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5.
科学技术批判思潮的理论误区及其有效性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思想家对科学技术的批判表达了对技术异化现象的不满与抗议。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西方的科学技术批判思潮并没有击中技术异化的要害。科学技术作为人的一种理性活动,是人们实现实践目标的工具和手段。因而,技术在本质上,是中性的。技术异化的根源在于人的活动本身。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科学技术批判思潮的有限性意义以及合理性。对技术使用的负面效应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66.
探讨了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实施管制的规范性问题,从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我国要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有效的管制,必须要规范管制的主要对象、标准、机构和实施的过程。  相似文献   
67.
符号理论观照下的网络语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语言不是直接的语言系统,而是电脑书写符号记录下的语言系统,它两属于文字现象和语言现象。网络语言的盛行既给语言系统带来了冲击,也给文字系统带来了冲击。网络语言有很强的趋简性,它追求表达新鲜度和表意含糊。  相似文献   
68.
69.
在绘制女装插肩袖纸样过程中,中性插肩袖的合体度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纵向和横向的实验比较可以看出,在保持AH/3袖山高不变、中性结构的插肩袖袖中线平分肩点直角、前比后贴体度大0.5~1.5 cm的情况下,插肩袖的设计才是合理的,能满足胳膊的活动松量,同时也具有静态下的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70.
我们通常是在不加任何限定的情况下,就大谈特谈“意识形态如何建设”等现实问题;而我们又通常将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否定性概念、贬义词来使用。即是说,我们一边批判“意识形态”如何虚假,一边在反复强调“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等口号。对意识形态范畴使用上的矛盾导致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合法性”的问题。厘清意识形态范畴的发展嬗变,将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