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3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6篇 |
民族学 | 13篇 |
人才学 | 14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43篇 |
理论方法论 | 67篇 |
综合类 | 331篇 |
社会学 | 34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58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跨学科性与团队合作对大科学装置科学效益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科学装置对解释、解决关键科学问题,推进基础科学研究,促进一流学科建设,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何通过符合科学逻辑的学科布局与团队建设提升大科学装置的科学效益,不仅对已经建成的大科学装置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也为大科学装置以及依托大科学装置建设的综合科学中心的未来规划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探究了跨学科性(学科均衡性)与团队合作特性(团队异质性)对大科学装置科学效益的影响,并基于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的成果展示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学科布局的均衡性与多样性,对挖掘公共实验平台型大科学装置的科研潜力具有积极作用,对专用研究型大科学装置的积极作用弱于公共实验平台型装置;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科研活动的团队,科学家及其组织背景的异质性越强,科研产出的影响力越大。此外,基于实证结论,本文从学科布局、资源利用、人才集聚、数据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大科学装置科学效益的良好发挥。 相似文献
12.
刘世生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语言学侧重形式研究,其本质特征是描写;文学批评侧重内容研究,其最大魅力是阐释。文学文体学是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交叉学科,它既重视语言学的描写,又重视文学批评的阐释。文章试图说明文学文体学的这种跨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13.
当代人文社科研究逐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出现高度综合的趋势,开始向着综合性、交叉性的跨学科方向发展。从学科交叉、基础应用研究、跨学科机构、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方法、跨学科课程六个跨学科的角度探讨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发展,有助于催生新的学术增长点,推动人文社科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余如波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2,31(3):10-15
2011年12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开题会暨学术活动周在成都举行,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学术活动围绕多民族文学这一主题而展开,体现了对多民族文学文本的关注和跨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借鉴。这些观念与方法对当今的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西学术思想及其史学观念的新进展 ,为我国史学方法体系的重建提供了理论前提。以罗荣渠的现代化研究、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李学勤等人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为典型的具体历史研究 ,既为重建史学方法体系奠定了现实基础 ,又启发我们必须把跨学科方法作为史学方法新体系的中心内容。在跨学科方法中 ,除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之外 ,还应对人文学科的方法给予特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对高校办学特色研究的理性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典兵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5):79-83
我国高校办学特色的研究经历了萌芽、初探、繁荣和深化四个阶段,研究的主题内容涉及高校办学特色的内涵、特性、结构、影响因素和形成策略等。目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着研究内容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研究方法缺乏整合与创新、理论基础研究有待深入、不同类型层次高校办学特色研究尚需加强等问题。高校办学特色进一步深入研究,必须重视高校办学定位的研究、加强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机制研究、注重高校办学特色的跨学科整合性研究、倡导高校办学特色的元研究、突出高校办学特色的实践取向研究。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在各种言论、著述中进行大量的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这与其深厚的语言学造诣、国学积累和对欧美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密切相关,但因其论述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而长期遭受比较文学学术界的忽视。林语堂对文学与语言学、哲学、宗教等社会科学,绘画、音乐、影视等艺术形式以及自然科学等的跨学科研究成果给后人以重要的启迪,他理应被视为中国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刘立辰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3,(2)
叙事学最早产生于文学领域,之后沿着跨学科的线路发展,走向了更加广泛的领域.体育比赛通过媒介传播使受众更加广泛,在传播的过程中,因为被注入了叙事元素而变得更加吸引人.体育赛事结果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本身固有的悬念,而悬念是吸引受众的重要叙事元素.文章结合体育学、传播学和文学的方法,对体育赛事传播中的情节、结构和心理上的悬念设置进行解读,力求从跨学科的视角对叙事悬念进行全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李红叶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0,(3)
在《文艺心理阐释》一书中 ,鲁枢元先生试图沟通文学与心理学这两门学科的努力与比较文学范围内文学与心理学跨学科研究有着某种契合。将此书置于比较文学视野之下来观照 ,可发现它为文学与心理学跨学科研究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并为发展这一研究领域提供了多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跨学科的是将不同学科的理论或方法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研究或教育活动,跨学科建设尝试将跨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应用于学科建设中。以高校跨学科建设为对象,分析国外跨学科建设和跨学科研究教育成就的现状。探索和研究国内高校跨学科建设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构建学科建设的若干解决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