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69篇 |
免费 | 235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28篇 |
劳动科学 | 18篇 |
民族学 | 796篇 |
人才学 | 98篇 |
人口学 | 15篇 |
丛书文集 | 2376篇 |
理论方法论 | 496篇 |
综合类 | 4754篇 |
社会学 | 528篇 |
统计学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130篇 |
2022年 | 113篇 |
2021年 | 149篇 |
2020年 | 162篇 |
2019年 | 135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162篇 |
2016年 | 180篇 |
2015年 | 335篇 |
2014年 | 580篇 |
2013年 | 537篇 |
2012年 | 626篇 |
2011年 | 696篇 |
2010年 | 666篇 |
2009年 | 686篇 |
2008年 | 792篇 |
2007年 | 628篇 |
2006年 | 512篇 |
2005年 | 442篇 |
2004年 | 432篇 |
2003年 | 391篇 |
2002年 | 325篇 |
2001年 | 290篇 |
2000年 | 187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991.
WSR系统方法论作为一个新兴的分析型系统集成论,具有有序稳定、便于操作和动态迭代的特征,尤其是其注重对复杂系统中人理作用的处理,与跨县域旅游规划系统中强调的人性化思想不谋而合。本文首先引入WSR系统方法论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在审视WSR结构在旅游开发与规划领域的研究状况基础上,进行跨县域旅游系统与WSR结构系统内部特征及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深入分析跨县城旅游WSR结构系统的演化及其机理,构建跨县域旅游规划系统的物理因素、事理因素、人理因素的三维体系模型和运作模式,最后提出了跨县城旅游WSR结构系统开发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992.
从民族学的角度看宗教的功能及其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伟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317-319
宗教在少数民族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尤其对于促进民族社会的整合以及展现少数民族的认同,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在看待宗教对于民族社会的正面影响的同时,还应正视宗教对于民族社会的负面作用。因此,新时期,民族学界对于宗教功能的研究,也必须采取多学科、多视角的原则,将不同学科以及研究方法整合起来,从民族地区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加强对于宗教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3.
霍桑对普遍的原罪与救赎的独到诠释是源于超越新教伦理的泛基督精神。因而以污点主人公、写情、社会救赎为特点的《红字》所表现的艺术真实具有轰动效应,是推动新教自身改革及美国文艺复兴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994.
穆春林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0,(3):137-141
文化,作为人们的一种生存样式,总是随着人类的发展历程在运动中不断发生变迁和涵化,宗教文化作为意识领域的一种文化形态,同样遵循这一原理,一方面,这种变化受制于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它又产生对社会生产力的反作用,研究文化的变迁和涵化现象,从中探寻文化与生产力相协调的规律,对于我们塑建先进的文化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5.
范兰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3):32-35
艾青诗歌中表现了“救世者”、“创世者”的宗教情感,这种情感的形成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其社会思想、审美思想、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使其诗歌具有世代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996.
论文本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奎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5):27-35
如何确定文本的意义,是文论史上的一个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持无意义观者认为,言不及义,语言是思想的糟粕,不能反映真理;客观主义文论认为,在文本中,存在着或隐藏着一些固定的意义,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当代阐释学认为,文本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文本和理解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对话关系,意义就存在于这种不断的对话关系中.人就是在理解的过程中,不断地深化自我认识的. 相似文献
997.
资本主义的现代工业社会具有双重的根源及命运 ,一个源头是清教运动和新教伦理 ,它不仅注重经济活动 ,而且强调文化品格的塑造 ;另一个源头是大众消费和世俗道德 ,它本身就是一种激进的个人享乐主义 ,认为人的欲壑难填。虽然个人欲望历来在政治和宗教范围受到限制 ,但在经济和文化领域却肆意蔓延 ,并形成个人享乐和社会审美的感性世界。本来 ,美感产生或依附于人的生命活动中 ,审美作为人的感性活动的一种形式 ,深受认识功能和欲求心理的支配。在从肉欲到感性、从感性再到审美的发展中 ,感觉作为肉欲与审美的中介 ,如果被用来作为性美学的基…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