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3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7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71篇 |
理论方法论 | 6篇 |
综合类 | 145篇 |
社会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5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8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2.
何忠礼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9(1):118
宋代的科举迷信有祈梦、算命、看相、占卜和所谓因果报应等各种表现.与唐代相比,宋代的科举迷信尤为盛行,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宋代科场竞争空前激烈,无法把握自己在科场上的命运,从而给士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们迫切希望预知吉凶,并求得神灵的保佑;二是科举考试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亦即"幸与不幸"的存在,助长了命运说的流行;三是有人借助科举迷信宣扬因果报应,以劝世人积德行善,对科举迷信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科举迷信不足信,且它对考生所产生的消极面也大于积极面,因而必须加以破除.在今天,科举制度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只要有考试,就会有竞争,就会对考生产生精神压力,就容易出现各种考试迷信,从而阻碍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因此,考生只有破除各种考试迷信,以真才实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考,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国家行政学院综合教研部研究员程萍博士曾做过“中国县处级公务员素质调查和分析研究”课题。她的调查显示:县处级公务员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数比例仅为12.2%,有半数以上的县处级公务员多少都存在相信“相面”“周公解梦”和“求签”等迷信现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6.
<正>"政坛爱算命,但是不要迷信,其实只要懂得转念就可以开运了,因为改变了想法之后,行为就会跟着改变,行为改变之后,命运就有转机。"台湾"行政院长"吴敦义,为自己在上任前远赴香港找"铁板神算"陈康泰算命的行为公开辩解。 相似文献
107.
108.
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泛滥。迷信伪科学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它的泛滥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心灵的解放是破除迷信和伪科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9.
许冠三先生曾在《新史学九十年》一书中对殷海光的史学思想进行了深刻而独到的分析.并且从正反两方面对殷氏做了评价。本文依托殷氏各个时期的思想为理论背景.主要针对许先生将殷氏史学思想的诸多疏漏归于“科学迷信”之说,进行商榷与探讨,试图说明作为“历史科学化”运动的先知与开创者,各种思想在殷氏那里还尚未僵化,而是不同程度上多少都有所兼顾。通过这一商榷和探讨,旨在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把握殷氏的史学思想.并借此加强对史学思想的两重性的重视,从而较为合理地平衡史学研究的两种进路。 相似文献
110.
郑德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11):27-28,48
科学与信仰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人离不开信仰,因为信仰具有道德的功能。我们在认识科学与信仰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迷误,常常把宗教与信仰等同看待,或者把信仰的外在表现看成是其全部外在形式或必然形式,这是影响我们认识二者关系的主要障碍。科学与信仰都是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信仰与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