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3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7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71篇 |
理论方法论 | 6篇 |
综合类 | 145篇 |
社会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5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8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邵佳德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3):57-64
处于古今中西之变中的近代中国佛教,面临多重困境挑战和转型发展的机遇。而西方观念的迻译和文化冲击给这一进程带来的影响至关重要。知识精英、政府部门和佛教信徒无不需在全新的话语体系中重新定位"佛教"的意涵以及"中国佛教"的处境。尽管各方很难在不同立场上达成一致的认识,但却共同搭建起了一套研究佛教、管理佛教和信仰佛教的现代系统。透过概念史的分析可以看出,近代中国"佛教"概念的重新发明不仅是语言游戏,其意义超越思想层面而直接影响到宗教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佛教徒的信仰实践方式,并且这种影响力在当今的中国佛教发展中依旧有所延续。 相似文献
82.
在鲁迅早年提出迷信可存的意识中,体现出他对民众精神世界的关注。这一从民间信仰出发体会民众精神状态和表达方式的视点延伸到鲁迅随后的一系列创作和文章中,由此构成其作品中一个特殊的鬼神世界。通过书写鬼神,鲁迅一方面挖掘、呈现隐含在民间信仰背后的民众真实的精神状态、世界观,另一方面将看上去有悖现代思想体系的鬼神世界反向利用为对近代主义思想危机和精神弊端的参照和批判。鲁迅对鬼神的书写、对民众精神的把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他每一时期的现实感觉、现实问题构成密切的张力关系。它们既作为一种批判资源又作为精神的安顿场所而存在于鲁迅的思想中。 相似文献
83.
84.
86.
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老年人上当受骗的事情,这与老年人的一些心理特点不无关系。首先是有些老人的认知能力退化。平常有些老人说自己"老糊涂",也不单是谦虚。人到老年的确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有所退化,思维僵化,因而在花言巧语面前容易受骗。其次是有些老人知识视野的局限。有些老人与现代社会生活有些脱节,对现代社会信息的了解较少,特别是对一些新鲜事物缺乏了解,很容易上当受 相似文献
87.
高考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考生考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考生应当保持怎样的心态应考?高考前一天到辽中县一走,发现许多考生和家长都把考大学的希望寄托在“大仙”的神算上。昨日,辽中县一摇卦算命的“大仙”家里,不少年轻人在这处普通民宅里进进出出,络绎不绝上门算命的多是高考学子。 相似文献
88.
谁最“认”美国大学的排名?是中国的家长们。谁最不“认”美国大学的排名?是美国大学的校长们。这是不久前来中国国际教育交流中心访问的美国凯瑟大学校长亚瑟·凯瑟博士和副校长杨战军博士传递的信息。 相似文献
89.
丁晓妮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5):79-84
本论文探讨了鲁迅的“伪士当去,迷信可存”的主张,这一主张看似反时代潮流而行,其实背后大有深义。在鲁迅看来,倡导破除迷信者完全没有自我,没有信仰,其政令只为顺从朝廷,或服从多数人的权威,对民众没有丝毫的同情心,故而首当去之。“破迷信”是统治阶级治心传统的变相再现。从长远看,宗教信仰和民众的“白心”、“神思”可以激发创造力,以促进科学发展;从短期看,“迷信”是民众的精神寄托和安慰,鲁迅对之表示的同情是极富现代意味的。鲁迅对担当了启蒙责任的精英分子的素质表示质疑;鲁迅反对以外在的观点强加于人的“观念启蒙”,他完全摆脱了传统的尚同的思维模式,认为启蒙是唤起民众的主观创造性,表明了鲁迅坚决的个人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90.
道教与当代广东文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娣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79-82
岭南道教历史悠久,道教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当代广东道教在五大宗教中不具有优势,存在宣传力度不够、群众认可度较低等问题。道教想要承担起在当代广东文化建设中的应有责任,必须正确认识道教自身的社会境遇,从淡化广东道教的迷信色彩、重视道教对民间信仰的正面影响和为民众提供更多的宗教“产品”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