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840篇 |
免费 | 538篇 |
国内免费 | 13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232篇 |
劳动科学 | 107篇 |
民族学 | 386篇 |
人才学 | 260篇 |
人口学 | 32篇 |
丛书文集 | 5909篇 |
理论方法论 | 921篇 |
综合类 | 10646篇 |
社会学 | 820篇 |
统计学 | 1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5篇 |
2023年 | 350篇 |
2022年 | 423篇 |
2021年 | 455篇 |
2020年 | 504篇 |
2019年 | 411篇 |
2018年 | 217篇 |
2017年 | 319篇 |
2016年 | 422篇 |
2015年 | 729篇 |
2014年 | 1240篇 |
2013年 | 1049篇 |
2012年 | 1155篇 |
2011年 | 1355篇 |
2010年 | 1379篇 |
2009年 | 1256篇 |
2008年 | 1489篇 |
2007年 | 1219篇 |
2006年 | 1094篇 |
2005年 | 898篇 |
2004年 | 854篇 |
2003年 | 810篇 |
2002年 | 701篇 |
2001年 | 644篇 |
2000年 | 466篇 |
1999年 | 263篇 |
1998年 | 179篇 |
1997年 | 136篇 |
1996年 | 101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阎国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2):94-96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是围绕“美是上帝的名字”展开的。其中通过三位一体、创世、道成肉身、救赎和永生等基本教义的讨论,深刻揭示了美与真、善的关系,爱、与信、望的关系,认识、意志、情感的关系,以及从对事物的美的欣赏到静观上帝--美本身的心路历程,不仅充分反映了中世纪人们的审美理想,也概括了人类某些共同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42.
胡光波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4):153-156
陈伯海先生祖籍长沙,但生长于上海,言谈举止看似吴化。他自幼喜读闲杂之书,较早涉猎哲学典籍。进人大学后,广泛阅读中西文论,偏好思辨的苗头显露,独立思考的个性形成。1957年3月,华东师大召开大型学术研讨会,钱谷融先生因《论“文学是人学”》惨遭“围剿”,陈先生适逢其会,聆听钱师之论,大为服膺,即不顾严峻情势, 相似文献
43.
44.
梅宁华先生的文章认为,在如何认识我国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上,出现了不少片面观点和错误看法,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该文貌似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则充满了形而上学的片面性,也违背了自己倡导的实事求是原则,与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强调树立"忧患意识"、"问题意识"的氛围背道而驰.作者关于一些专家学者"只看问题不谈成绩"、"矛盾和问题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解决矛盾问题"需要一个过程"、经济发展必然会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用基尼系数说明中国贫富差距大是"洋教条盛行"等观点似是而非,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在实践上是极其有害的. 相似文献
45.
“三戒”之说,“屏四恶”思想,“绝四毋”之说,“尊五美”思想和“三贵之道”是儒家“德性”智慧的结晶。现代企业“形象管理”理论认为,成功的企业管理是由管理者的内在道德素质和外在礼仪形象决定的。打造企业家的“道德形象”,实施“自我管理”,应当从儒家“德性”智慧中汲取丰富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6.
张月明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普惠制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领域内进行长期斗争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它使得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输入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单方面的关税减让优惠。但是,由于普惠制各给惠国在提供普惠制优惠待遇时的具体规定各存差异,因此我们在利用普惠制时,首先必须详细了解这些差异,然后制订出相应的政府对策和企业对策,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对普惠制的受惠率,使普惠制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发挥更积极、更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王文龙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8,(3)
诗歌创作论是苏轼诗歌理论创造的精华。其中“有为而作”的真实涵义,表明了苏轼创作视野的开阔,与其散文创作中的“文以述志”说相辉映;他关于诗歌创作中审美态度的见解,更是空谷足音,这主要得力于其创作实践,也与庄子的影响分不开,。其“博观”说重积累,重厚积薄发,亦具开创性。其审美创造的方法论,充满深刻的辩证法,又以创新为着眼点,因而精见迭出。在语言运用方面,则提出了“街谈市语,皆可入诗’的卓越见解,突破了历来重雅轻俗的传统偏见。从总体看,并以诗论史为参照,我们便会发现,自成一家体系、十分重视美的创造、注重实践性这三者,构成了东坡诗歌创作论的特色 相似文献
48.
贺圣逮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
叶燮《原诗》是继《文心雕龙》之后又一部系统性很强的诗论之作,然其所述诗歌本原与创作的论述两相悖违。他的创作论强调“感触起兴”、“克肖自然”,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又前进一步,形成了自具面目的理论系统;但当他进一步阐释这一理论,向诗歌艺术的本原论方向归返和靠近时,却又被“天地备于六经”的陈腐保守思想所拘囿,强调诗歌源于道、又服务于道的观点,因而窒息了他的许多闪光思想 相似文献
49.
张弢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
儒、释、道三家哲学的共同特正是“无我相”;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根本精神也是“无我相”,代表儒释道三家精神的诗人屈原、王维和陶渊明三派诗歌,以艺术手段显现至高无上之境──“物我皆忘”,“物我一体”、在此境界之中,诗歌作为艺术家心灵的外化,绝不是中纯的语言文字对情感的渲泄,而是生命中修炼境界的极致,通达这种“无我”的人格境界和艺术精神,正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根本精神,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