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12篇
  免费   859篇
  国内免费   250篇
管理学   5575篇
劳动科学   535篇
民族学   383篇
人才学   1051篇
人口学   486篇
丛书文集   9799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1950篇
综合类   17464篇
社会学   2180篇
统计学   697篇
  2024年   188篇
  2023年   657篇
  2022年   678篇
  2021年   943篇
  2020年   803篇
  2019年   810篇
  2018年   328篇
  2017年   634篇
  2016年   814篇
  2015年   1254篇
  2014年   2551篇
  2013年   2201篇
  2012年   2516篇
  2011年   2762篇
  2010年   2455篇
  2009年   2601篇
  2008年   2961篇
  2007年   2221篇
  2006年   2137篇
  2005年   1969篇
  2004年   1849篇
  2003年   1801篇
  2002年   1595篇
  2001年   1278篇
  2000年   846篇
  1999年   406篇
  1998年   245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大都市圈的形成机制及我国都市圈的构建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劲松 《城市》2007,(12):22-25
20世纪下半叶.在全球经济恢复性高速增长、经济一体化和信息革命的共同推动下.一种新型城市化形态——大都市圈在世界范围内崛起。大都市圈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城市化进程和世界地缘经济格局.在近代城市增长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进入21世纪.我国各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不断涌现。城市问联系协作日益紧密。为此,有必要借鉴国际、国内城市发展有益经验.培育一批以超大城市为依托.具有显著带动力的大都市圈.引领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性化、全球化,已极大地打乱了人与自然的均衡。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儒家看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之间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因而主张尊重自然规律",仁"不仅是爱人,而且还要爱物。处于危机之中的人类可以从古老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必要的生态智慧思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延续寻找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10月17~21日,中国工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工作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人的交往实践目标和方式的根本性调整.从把握生态文明价值观与交往实践观的结合点入手,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体现的是主体-客体-主体的关系.在当代,这一理论要求我们致力于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创造出了三重评价机制,即自我评价、对中介客体即生态环境的评价、主体际互相评价.三重评价机制是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应用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的各种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代与下一代的和谐,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是一个有着深刻宗教情结的民族.东正教作为文化现象和意识形态,深深根植于俄罗斯民众的意识里,浓浓地融入俄罗斯民族的精神中,深刻地影响着俄国的历史与现实.为实现国家统一并加强皇权,以君权神授为宗旨的基督教作为最有力的思想武器被罗斯统治者"请入"罗斯.至此,无论是在鞑靼蒙古人入侵时期,还是在第一、二次卫国战争等俄苏历史的紧要关头,俄罗斯东正教均发挥了其社会整合与道德教化作用,并在促进国家统一、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凝聚民族精神、规范民众道德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而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旭平 《职业时空》2008,4(10):161-16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求“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大学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步八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逐渐成为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贫困生、女生和“差生”这三个群体更是存在着就业压力大、就业成功率低、就业矛盾突出等现象。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顺利就业、就好业,事关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协商民主来提炼民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民意表达机制,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前提与基础.民意具有合法性、可塑性、扩散性等特征.民主与民意的区别在于,前者通过更具操作性的程序与机制使民意得以优化、提炼与升华,克服了民意的盲目与冲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实现形式,推广协商民主,使民意传递机制制度化、正规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IT业的崛起,国际风险资本加快进入我国.发达国家的风险资本对我国越来越感兴趣,已经签署了多个向以长三角、珠三角、北京等地为重要目标的高科技企业投资的大型项目.显然,风险资本也希望赶上中国经济腾飞的大潮.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谢国辉 《云梦学刊》2008,29(6):119-121
个体德性生成的心理机制主要有观察学习图式加工、角色扮演、自居作用和自我强化.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逐步形成和大众文化的出现.改变了主流意识形态原有作用机制.因此,研究大众文化生成的经济、政治条件,探索在制度建设和创新前提下,主流意识形态对大众文化实施引导、作用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对于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的指导地位,继续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