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6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3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朗读的短文语调群边界指征———停顿、起首轻音节、延时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音高重设,具有三个特点:1)停顿的平均时长为411.8毫秒,比本族语者的短,但双尾T检验说明两者没有显著差异;2)四个指征的频率和比例都很高,其语音环境总体上与本族语者较相似,但在细节上有差别;3)卡方检验体现出学习者和本族语者的语调群边界指征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学习者划分语调群的依据是语调群边界的四个指征。其高频率出现可能源自:1)学习者母语语调群边界特征的迁移;2)学习者语调学习仍然处于管制式初级信息处理阶段,语调相关信息尚未内化或自动化,所以容易出现随意性错误。  相似文献   
52.
调核位置     
本文主要介绍在英语语调短语中如何确定调核的位置,及其要遵循的最基本的七项原则。英语学习者掌握好语调短语中的调核的遵循原则,有利于其能更好地理解英语语句所要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相似文献   
53.
黄志澄 《老人天地》2014,(10):28-28
在钱学森生前的客厅里,挂着郭沫若亲自手书的一个条幅,上面写的是郭沫若亲自作的《赠钱学森》一诗,全诗如下:赠钱学森大火无心云外流,登楼几见月当头。太平洋上风涛险,西子湖中景色幽。突破藩篱归故国,参加规划献宏猷。从兹十二年间事,跨箭相期星际游。  相似文献   
54.
从反思近百年的中国文学研究史发端,通过史料的重读、发掘和验证,达到对中国文学体系的重构,以期在理论阐释的层次上超越前人,是王齐洲教授以“中国文学特质的多维透视”为主题的新著所体现的学术策略,也是时代思潮的体现.对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从语义学角度进行追本溯源式的讨论.试图在中国文化的历史语境中揭示中国文学的特质,以展现并弘扬中国文学的民族特色,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也是中国文学研究在现代化过程中结束简单模仿而迈上新台阶的标志.将扎实的学风和活跃的思辨很好地结合,处理好史料和理论建构的关系,是这部新著的成功经验,也是实现超越前人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55.
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美国记者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6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苏区。经过四个月的采访,他写成了轰动世界的杰作《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取名《西行漫记》)。在书中,他对早期形态的延安精神作了生动鲜活的记录和描述,  相似文献   
56.
本文通过大量例词对英语复合词的重读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固定组合的复合词的重读现象作了归纳和概括。  相似文献   
57.
重音和重读的概念在学术界和实际运用中一直存在着混乱,也是韵律学中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真正从学术上得到解决。本文结合语音学、语义学的理论从韵律学的角度对重音和重读重新进行定义,根据语言学读音的客观性特点把语言学上的重读音节称为重音,根据诗歌读音上的主观性把诗歌的重读音节称为重读,把重音作为语音学的术语分析,而把重读作为诗学的术语分析,从理论上阐述了重音和重读各自的特点与区别,解决了诗学中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混乱。这也是国内外第一次从诗学的意义上对重音和重读进行学术区分与定义。  相似文献   
58.
作为出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一种叙事,"新历史小说"曾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质,让读者耳目一新。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无论是概念的命名,还是其艺术本身,"新历史小说"均存有一定程度的"模糊"。鉴于此,本文在充分联系文化转型的时代背景前提下,以重读的方式进行审视,并在重新探讨"新历史小说"艺术价值之后,明确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9.
也谈“亲亲相隐”之本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界围绕"亲亲相隐"与儒家伦理的争鸣中,《〈论语〉"亲亲相隐"章重读》一文认为争议双方均误读"隐"之含义,故力图从字义训诂入手释"隐"为"直",再借助文献佐证推翻传统释义。但这一观点无论是在训诂释义上还是文献佐证上均存在着主观臆测、过度引申、片面解读等问题,因而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60.
"仁义"是<小鲍庄>中的关键词,是小鲍庄人的核心品质及评价人和事的最高标准.但批评家们都认为捞渣的"仁义"和小鲍庄人的"仁义"是同质的.有必要对二者加以辨析.捞渣的"仁义"是"仁义"之根,小鲍庄人的"仁义"则是伪善之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