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31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332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41.
金瓶梅》崇祯本,以眉批来区分,主要有3种类型,即三字行眉批为主的、以东洋本为代表;四字行眉批为主的、以北大本为代表;二字行眉批与四字行眉批数量不分上下的、以天津本为代表。分析此3种版本间的序列关系,主要就是探寻它们之间的承传情况以及其祖本和刊刻的早晚。通过对各本的序跋、插图、回目、卷题、眉批、侧批、正文文字以及东洋本正文的缺叶等诸多方面的比较可知,东洋本与北大本具有共同的祖本,东洋本沿袭了祖本,而北大本改变了行款;天津本又从北大本一类而来,且第1回正文回目由"弟兄"改为"兄弟"。  相似文献   
142.
金瓶梅》将纷繁复杂的人情世故内容和纵横上下的社会各个层面铺陈得井井有条,以至于虽有一些抄袭其他作品"镶嵌"其中的情节,也不能够乱其宗旨,扰其主线。这与笑笑生采用对比互衬、多维度视域设置,以及叙述视点转换移动的叙事思维构成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正是采用了"热"与"冷"的视域设置上的交替与对比,并运用热中含冷、冷中有热、冷热互衬的叙事方略,才成就了阅读视野的开阔和生动感人的小说故事流传。  相似文献   
143.
张竹坡根植于小说文本的世情风貌,援引传统绘画术语,展现小说理论的会通色彩。"间架"设置消解了视域的限制,搭建文本的整体构思;"如画"借以营造绘画场景,展现小说书写的形似效果;"白描"以精练的笔墨传神绘影,勾勒鲜活生动的形象,在失实求似的文化征程中凸显神似的审美幻觉;"点染"赋予小说情节的有机关联,凸显文本的空间文化特征,体现虚实相生的艺术辩证法。张竹坡评点的绘画之思,强化了古典小说理论的诗性智慧,增添了文本阐释空间的延展性和开放性,夯实了古代小说评点学的理论大厦,凸显了小说评点的东方神韵。  相似文献   
144.
金瓶梅》中,西门庆一共有一妻五妾,其中孙雪娥是位居第四的妻妾。按理说她的地位应该不算太低,至少会受到下人的尊敬,可在书中却看到了一个地位及其低下卑微甚至连丫鬟都敢欺负的弱者形象。任何人都不愿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孙雪娥亦是如此,于是她奋起反抗,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但奈何她生在封建社会,这种反抗很快被封建伦理与等级制度打压下去。最终,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和冷酷的环境迫使她一步步地走向自缢而亡的悲惨结局。  相似文献   
145.
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对明清小说创作的影响是明显而普遍的。长期以来,由于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国大陆学术界对佛教抱有很深的偏见,认为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对明清小说创作的影响是消极的、有害的。因果报应思想对《金瓶梅词话》同样有着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的安排以及对人物形象的评价等诸多方面。总体上来说,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对《金瓶梅词话》的影响是积极的。与性描写一样,因果报应思想是《金瓶梅词话》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当正视它,并予以合理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6.
金瓶梅》以大胆露骨的欲望叙事呈现一部性文化大餐,属意教化功能或审美品格,形成文本接受的淫书说和非淫书说二水分流之势,《金瓶梅》的三大评点前后接续,竭力为小说题旨辩解,体认性文字的存在价值,追溯其复杂的社会原因,真实反映了“非淫书”说穿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它们一道建构了厚重的《金瓶梅》文本接受大厦,推动了《金瓶梅》的经典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7.
刘洪强 《东岳论丛》2008,29(3):105-109
关于《续金瓶梅》的成书年代,当下诸种说法论据均不充分。据文献记载和考证发现,"宁古塔流人"这一历史现象最早发生于1655年,而书中两次出现"宁古塔流人",由此可断定此书动笔不会早于1655年;第62回已经提到丁耀亢被"罢官"(非辞官),而丁氏在1660年冬天才被"罢官","辞官"与"罢官"在丁氏笔下的微妙区别以及其它迹象表明,《续金瓶梅》当成书于1661年。  相似文献   
148.
潘承玉 《学术界》2006,(4):138-143
盛鸿郎《萧鸣凤与〈金瓶梅〉》新著进一步证明其几年前主张的《金瓶梅》作者“萧鸣凤”说,在学界内外引起一些“盛誉”。但核按其支撑性的“大用别称”法,实属匪夷所思、伊何底止的指鹿为马,充斥了对常情、常理、常识令人瞠目结舌的无视。  相似文献   
149.
金瓶梅》作者是一个谜,现代史学家吴晗先生在《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一文中认为:“假使我们可以把他牵就为王世贞,那么,我们又为什么不能把他归结到曾著有杂剧几种,和托名天都外臣编有《水浒传》的汪道昆。”  相似文献   
150.
马瑞芳 《文史哲》2005,(4):54-60
《红楼梦》中秦可卿出丧的写作参照是《金瓶梅》中李瓶儿出丧。表现在相似的临终嘱托、棺木越规、僭越规矩等。而《聊斋志异》中金和尚出丧是前二者的过渡环节,即变繁琐为简练,变自然撷拾为理性归纳的中间环节。金和尚和秦可卿的相似之处是:都出身微贱;都生活在不合礼法的氛围中;二者都有异姓儿;作者对他们的丧事描写都采用了春秋笔法。曹雪芹笔下跟秦可卿出丧形成鲜明对比的可能是贾母之丧。秦可卿是辈分最低的重孙媳,贾母是辈分最高的老祖宗,身份形成强烈对比;秦可卿之丧在贾府极盛时,奢华无限,贾母之丧在贾府败落时,寒酸异常,丧事规格形成尖锐对比。从现存脂评找不到曹雪芹写过贾母之丧的痕迹,但没写过不等于没打算写。根据前八十回的蛛丝马迹推测,曹雪芹笔下可能出现这样的情节:贾母去世时,贾府大厦已倾,贾母不仅不可能有风光大丧,甚至棺木都成了问题。这时,刘姥姥登场,出钱葬贾母并用二进大观园时的贾母赠衣为其装殓。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为这样的描写预埋了伏线:刘姥姥跟贾母有着非同寻常的“天上缘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打秋风者,二进荣国府因跟贾母投缘,变成贾母的贵客和“老亲戚”;贾母和刘姥姥的依依惜别,很像是贾府败落时刘姥姥葬贾母的伏笔。当年贾母惜老怜贫,刘姥姥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帮助贾母本人和她的家族。贾母能入土为安,跟秦可卿当年提醒凤姐安排祖茔有关。这样一来,贾母之死和秦可卿之丧就形成了较为完整、系统、合情合理的对比,就小说构思艺术而言,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