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3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14篇
社会学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贾平凹的新作《高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农民进城”主题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它描摹了一个全景式丰富、多层面的民间社会,这里有下层农民工艰难的生存图景,也有他们不甘继续蛰居底层的抗争。贾氏的民间不仅是原生态、粗鄙的民间,更是充满魅性和艺术感染力的民间。在这一民间魅性世界中作家借助镜像塑造了众多相互映衬、对照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增添了小说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52.
杜瑾焕 《南都学坛》2008,28(5):47-48
贾宝玉的性格及行为若用拉康的思想来阐释,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镜像时期、语言阉割时期、主体分裂时期。在第一个时期,贾宝玉实际上是受着人类童年镜像世界的诱惑,把这个虚幻的形象看做是自己的形象,从此形成一个虚幻的自我,并因此产生一种认同机制,使得主体永远不能对自我产生正确的认识。在第二个时期,成年后家庭期望过高使其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厌倦、焦虑甚至恐惧情绪使他选择了看似十分荒唐怪异的言语与行为。第三个时期,他自我解压、自由释放又不至于被冷落和遗忘,还能在诗性大观园世界与姐妹丫鬟厮磨一处,独享自由和欢愉。这使他的生命有了一种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度过诗性生活和美丽人生。曹雪芹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用意曲折隐晦,寄寓丰富深刻。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出发,以心理分析的角度来解读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本文指出爱米丽的悲剧在于她自我镜像的破灭所导致的自我意识的缺损。爱米丽试图以把自己封闭在过去的方式来保持自我镜像的完整,进而消解现实镜子破灭所导致的自我意识的缺损。然而这种努力却成为了她的悲剧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54.
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即从后现代视阈下探讨主题学的特征,以便更好地研究主题学的性质.用符号学理论和比较分析方法从本体、媒介和接受群三个层面阐述主题学的后现代性特征,即破碎中的演绎、游离中的传播和镜像中的形变,从而发掘以寻找事物发展规律为宗旨与任务的主题学的另一层面的意蕴.  相似文献   
55.
从象征的认识论主线来探讨口头文学的人类学趋势,目的是为了解决文学反映与超越现实的限度、文本脱离表征的独立性,尤其在结构和反结构上发生认识论的大分流,其影响是文学的内部视角更加充足。  相似文献   
56.
“手性”有左右之分,世界上大量物质具有不同的手性。在植物界,许多藤本植物的茎是右手性的,少量是左手性的,一部分则不显现手性。手性概念非常简单,但是不同学科的定义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57.
中英动物语汇及其文化价值之关联与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动物语汇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色彩 ,是文化的载体和镜像。它像镜子一样反映出各国语言的文化观念、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的变迁 ,观照着文化的内核  相似文献   
58.
介绍了一种用渐变镜像传输线阻抗变换器来实现螺旋天线与50Ω馈线之间的宽带匹配技术.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渐变镜像传输线阻抗变换器能在2:1的频带范围内实现 ρ<2.  相似文献   
59.
用"镜像"理论和存在主义哲学审读文本,认为女主人公执着追寻内心影像,以不求回应、常人难以理喻的爱,证实自我存在价值;指出了女主人公把一个不能承载重要负荷的人作为影像,注定她的爱情故事是凄美的。这一故事昭示两性和谐相处,让"人,诗意地栖居",蕴藏着人类生存的理想。  相似文献   
60.
目前,受众心理学研究的两种主要套路,即对某些文化研究成果的有限发挥或是把一些传播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电影领域再做一次经验主义的练习,造成了这一领域研究实质上的空洞.事实上,有意义的受众心理学研究,应运用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对受众心理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以取代那些普泛的、猜测性的结论.鉴于此,本文将在电影第二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对电影二次同化问题、观影者在角色认同上的多重性和游移性问题作出新的阐释,以期重构观影主体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