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4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阮籍与酒     
孟庆玲 《社区》2010,(8):52-52
酒是一种道具,像翩翩公子手中的折扇,不为纳凉,只为表明身份。自古以来,诗酒不分家。潇洒如李白.一直是壶中自有天地。和李白相比.诗人阮籍喝酒就带点拘谨。李白是仰首鲸饮,阮籍呢,则掩袖啜饮。如果说酒是李白的可口可乐,那么,对阮籍来说,就只能是救命的口服液。  相似文献   
42.
嗜酒、不拘礼法,阮籍这些放达的行为隐藏的是魏晋易代的时代悲患。其《咏怀》诗旨隐避,寄托深远,不仅包含着深刻的现实喻指和心理内涵,更传达出整个人生不幸的悲哀。阮籍的忧生之嗟既是正始之音的主题,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种典型心态。  相似文献   
43.
公文作为阮籍作品的一部分,理应受到应有的足够的重视。阮籍公文写作虽然屈指可数,但其艺术价值却不可忽视。深入考察阮籍的公文写作,才能全面认识阮籍既是著名诗人又是公文写作高手的真实面目。而从刘师培对阮籍公文评价的失误,我们将会认识到公文写作独特的风格特色和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44.
阮籍《咏怀》诗接受史上,南朝宋的颜延之对阮籍其人其诗的评价,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读者,推动了《咏怀》诗的接受。而颜、阮创作与人生境况的相似相通,正是颜对阮其人其诗接受的原因。颜对阮其人其诗的评价已内化为我们民族审美心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5.
阮籍的<咏怀>组诗是在一种"低孤独"的心态支配下创作的,诗人的孤独与苦闷为组诗奠定了低沉愁苦的情感基调.<咏怀诗>"遥深"、"隐曲"的风格特色既与阮籍所处的特殊政治环境密切相关,更缘于他独特的人生态度与处世哲学.诗中频繁出现的"飞鸟"意象生动地再现了阮籍的内心矛盾与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46.
生命与时间的主题贯穿了阮籍绝大多数的五言<咏怀>诗,成为了诗结构中两个重要的形式要素.围绕着这两个要素,诗中诸意象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内在结构,并呈现出一系列具体的结构形式,即生命与时间的对峙、时间对生命的掠夺、生命对时间的和解及生命对时间的超越等.整个深层的意象结构实际上是诗人扭曲的生命型态和复杂的情感模态的一种形式化表现.  相似文献   
47.
论阮籍思想及其与《咏怀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对阮籍思想的评论大致有三种第一种认为,阮籍毁坏礼教;第二种认为,其内心崇奉礼教,儒家思想才是他的“本志”;第三种认为,阮籍的思想是不断发展演变的.文章作者认为这三种评价有其合理性,但也各有不足.作者通过考察阮籍的玄学论文,认为其思想是阮籍在无法实现理想的状况下,企图泯灭是非来寻求内心平衡的矛盾体.这种矛盾在阮籍《咏怀诗》中得到体现,并成为《咏怀诗》之所以具有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8.
阮籍人格由三重构成,即作为传统儒士的真实自我,作为魏晋名士的现实自我,以及作为文学家的理想自我-“大人先生”,这三重自我之间张力的失衡。导致了阮籍人格的焦虑与分裂。这种士人人格在士大夫文化史上具有典型性,其中所包涵的现实悲剧,人生伦理以及内在超越精神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人格向审美人格的生成,生存智慧与诗性智慧相融通的特点。  相似文献   
49.
阮籍与陶渊明 ,同中有异 :经历相近 ,而入仕动机和陷入官场程度有异 ;阮成为意识形态的突出代表 ,陶仅是个善觉之“达人” ;两人都是“魏晋风度的最高优秀代表” ,阮“忧愤无端 ,慷慨任气” ,陶则“超然事外 ,平淡冲和” ;创作上 ,阮多写忧生之叹 ,多比兴寄托 ,陶对阮有传承更有突破 ,多抒情写志 ,平淡朴素。  相似文献   
50.
阮籍的《咏怀诗》 ,由于历代论者多从汉学实证的角度以“归趣难求”、“难以情测”之论论之 ,从而给人以晦涩难通之感 ,使其艺术的光泽倍黯。本文则试图从其审美意象多重性的角度 ,分别从朦胧性、哲理性、情感性几个层面对其审美艺术进行探讨 ,力图归还其审美艺术的本真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