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中道”——王通哲学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云 《船山学刊》2000,(4):47-51
王通(584-617),字仲淹,隋朝河东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隋文帝元年秀才。其门人谥曰文中子。王通是隋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隋唐子学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对整个隋唐儒学变革和宋明理学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王通其人其书,由于《隋书》无传,《唐书》及门人传记也少有提及,传世著述《中说》涉猎之史迹缺乏复证,从北宋至今,复引后人无限之疑虑。学术界对王通其人其书考证多见,但对他的思想研究较少。随着近几年的考证发现,在对其人其书基本肯定的前提下(1),本文就从王通思想体系的基石为切入点,对他的整个思想进行了探…  相似文献   
52.
论隋倭交往的形式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倭国使节到隋朝,是自南朝中期两国交往中断以来国家关系的重建。对倭国而言,恢复与中国的交往,既出自其国内政治改革的需要,也与其在朝鲜南部的利益相关联。对隋朝来说,同样存在与朝鲜国家关系相关联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对国家间政治关系秩序的重建。因此,双方的利益既有一致的方面,也存在着矛盾。隋代双方重建国交的种种摸索,正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相似文献   
53.
<三国演义>开篇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反映了古代文人罗贯中对分裂和统一关系的认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局势,有统一,也有分裂,但若认为分裂久了必定统一,统一久了必定分裂,则未必允当.而且这句话只是从表面现象看问题,没有揭示出国家统一和分裂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54.
佚名 《领导文萃》2013,(17):59-63
处心积虑弑父登基隋炀帝杨广生于权贵世家。爷爷杨忠是西魏的十二大将军之一,北周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随国公。外公独孤信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地位更加显赫。爷爷死后,杨广的父亲——日后的大隋开国皇帝杨坚袭爵随国公。后来,杨坚的女儿、杨广的大姐嫁给了周宣帝宇文赟为皇后,周宣帝在位一年就传位给太子宇文阐,即周静帝。北周大象元年,掌权的太上皇驾崩,幸臣郑译、刘  相似文献   
55.
隋朝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但是它也曾是一个拥有巨大财富、甲兵强锐的王朝。其仓廪充实、仓储库存量之大是我国古代任何封建王朝所无法比拟的,以致唐朝建立后,隋西京府的粮食仍为唐朝所用,至贞观时仍未尽。然而隋末的百姓却普遍陷入了饥饿的深渊之中,这就是隋朝不合理的仓储制度所致。隋统治者惜仓库而不怜百姓,致使百姓饥饿、贫困,无奈之下举起了反隋大旗。辉煌一度的隋帝国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政权瓦解,最终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56.
北周时期,关陇集团施行"关中本位"政策,抑制山东士族。山东士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积极支持杨坚代周立隋。隋朝建立后,继续推行"关中本位",对关中、山东地区的山东士族予以打击和压制,严重削弱了他们的地方社会基础,也引起了他们的不满。隋朝末年,山东成为动摇隋政权统治的重点地区,山东士族成为覆隋兴唐的力量,即与山东士族自周、隋以来的衰微以及他们力图重振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7.
唐初得隋马三千的记载,不但不能概括隋朝畜牧业的总成绩,还给人一种隋马稀少的印象。其实,隋朝畜牧业曾经盛极一时,既存在着一批规模很大的官牧监,也具备浓厚的民间畜牧风气。隋朝官牧监的经营由盛转衰的原因,值得反思之处很多,过分征用马畜致使牧源枯竭,畜牧资源配置不当,战乱频繁破坏了畜牧业生产所赖以存在的安定环境,最终导致隋代畜牧业的大衰退,却为唐朝监牧的发展准备了较为成熟的条件。  相似文献   
58.
李磊 《江海学刊》2023,(1):200-208
从梁陈之际到隋朝统一的四十年间,东亚政治格局有三次重要变化。承圣三年到天嘉三年(554—562),南朝与百济同处内外危机之中,这是南朝天下秩序整体危机的表现。陈文帝仍延续萧梁政策,以百济为东亚首要国家,并笼络新兴的新罗,但陈朝建构东亚秩序的尝试在光大元年(567)遭遇挫折。陈宣帝夺位引发华皎之乱、北周入侵,天嘉年间东亚和平局面终结,东亚诸国外交重心转向北齐。北齐以魏晋辽东、乐浪、带方郡名为高句丽、百济、新罗君主的封国名,这一体系性安排为北周、隋、唐所继承。与北朝重视高句丽的传统不同,北齐以百济为东亚首要国家,除授百济王东青州刺史,使其控扼海道。太建九年(577)北周灭齐后,百济积极结好北周隋,高句丽则与北周隋对峙。东亚政局的这一结构性矛盾成为隋唐东亚问题的缘起。  相似文献   
59.
杨素是隋朝名臣,其一生出将入相,为隋朝的建立和政权巩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后人更多的是将杨素列入奸臣行列,认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权奸之一.文章在对杨素功过进行了新的探究的同时,重在阐述杨素踏上"奸途"的心路历程.指出君主般的野心与身为人臣的现实是导致杨素踏上"奸途"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0.
王元 《领导文萃》2014,(3):84-86
正裴矩,字弘大,原名裴世矩,后来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名讳,改名裴矩。裴矩之父裴讷之曾任北齐太子舍人,但英年早逝,裴矩从襁褓时便由伯父裴让之抚养。裴矩的伯父裴让之、裴诹之都是南北朝名臣,裴矩出身这样的家庭,年少博学,并且"留情世事",小小年纪就开始为当官做准备。北齐时期,裴矩开始入仕,历经北周而入隋。隋朝平灭南陈后,裴矩和高颖入南陈宫殿收集南陈图书典籍,保护文化有功。后来岭南豪强作乱,裴矩仅率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