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04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言语行为理论突破结构语言学的局限 ,把人的交际意图和言外行为作为研究的中心 ,是文学作品研究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中国现代话剧的里程碑《雷雨》,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语言的力量 ,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  相似文献   
52.
马跃 《学术交流》2004,(5):146-149
1933年曹禺和他的巨作《雷雨》蜚声海内外。作为中国现代第一流戏剧艺术大师,欧美的文艺思潮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给他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古希腊悲剧可能也给了曹禺直接的启示。但我们从他所生活和创作的时代及个人经历来看,《雷雨》是以现代悲剧的形式,完成了一次与古典俄狄浦斯式的命运和性格悲剧相平行的冒险。作品烛照了作家特定时代的心灵标本,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折光。  相似文献   
53.
正在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路北,有一座院落,院门为近代砖拱门楼,酱红色的大门虽经刷新仍有些斑驳,给人留下历史的回味。1986年,这里被列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这座院落现在的门牌是张自忠路5号,当年叫铁狮子胡同3号,简称"铁3号"。院门外的左墙壁上有一块牌子,牌子上说明这里是我国杰出的戏剧艺术家、戏剧教育家和中国话  相似文献   
54.
雷雨》是高中教材中戏剧作品的典型代表,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多变的故事情节都是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的。通过对戏剧作品的学习,我们对戏剧的形式以及戏剧作品反映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都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戏剧中人物形象的特征都比较明显,本文主要对剧中主要人物周朴园的形象进行了分析,通过学习发表了自身的一些看法和对人物的理解。  相似文献   
55.
20世纪20至40年代,在新文学主将们以外国文学的译入作为实现中国文学、思想乃至社会现代化的手段的同时,也有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尝试着把刚刚诞生不久的中国现代文学译介到西方。这种实践包含着现代性的努力和期许,却往往为研究者所忽略。1936至1937年,英文期刊《天下月刊》连载姚莘农翻译的《雷雨》,这是曹禺这部重要剧作的首个英文译本。《天下月刊》从其“阐释现代中国”的办刊理念出发,试图以《雷雨》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优秀代表,与世界文学“对话”,从而帮助中国获取现代国际共同体中的成员资格。这种以翻译作为现代性建构手段的诉求,既体现在了《天下月刊》对《雷雨》的评价和定位上,也决定了作为译者和《天下月刊》编辑的姚莘农在翻译中采用了颇受争议的直译策略。《天下月刊》同仁与五四作家们形成了一种“接力”,在创作与翻译的不同领域,共同为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努力。  相似文献   
56.
57.
曹禺在话剧<雷雨>中对宇宙和人生命运的"不可理解"之"残忍"性进行了独到的思考与诠释,这充分体现在<雷雨>在群体关系、权力意志与宇宙权力意志对人生的双重影响、生之残酷与疯癫的产生、生之残酷与救赎的困境这三方面问题的深沉叩敲上,从中可以看出<雷雨>更为隐奥的创作母题.  相似文献   
58.
《打出幽灵塔》与《雷雨》的人物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来揭示旧家庭的矛盾与腐败,白薇的《打出幽灵塔》与曹禺的《雷雨》,在故事框架的设置,剧中道具的运用和情节发展,特别是剧中人物的身份方面,颇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9.
雷雨》既是中国话剧文学最富盛名的经典作品,又是演出场次最多具有最长久的舞台生命力的话剧艺术精品。同时,《雷雨》也是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又是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和审美意蕴的中国话剧之标杆。《雷雨》的经典性主要体现在:经典的戏剧故事、精巧的结构艺术、深邃的人性内涵、强烈的悲剧精神,及独特的语言魅力。《雷雨》的成功,首先在于其戏剧故事和结构艺术的经典性。  相似文献   
60.
曹禺运用了象征手法写成了《雷雨》这样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戏剧作品,展示了戏剧人物雷雨式的生存悲剧。剧中人物都有各自的强烈意向和欲望,并各自为自己的生存理想而努力奋斗,但所有的人无一例外的结果都是奋斗、抗争、挣扎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结局,一如雷雨是电闪、雷鸣、狂风后的暴雨倾盆所带来的摧毁一切的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