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QIU Jin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文章探讨了霍克斯翻译《红楼梦》时采用异化译法(这是不同于其基本翻译策略的反向译法)的场合和条件,并对这些例句进行了分类和归纳。这一研究表明,霍克斯在翻译过程中并非只运用归化手法,还在译本中灵活运用了异化手法。就单个译本而言,异化或归化都不可能是唯一的翻译策略,二者往往交织在一起,互为补充,各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15)
霍克斯与杨宪益对于红楼梦的翻译有诸多不同,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亦是多样的,其一在于中西方文化相异。语言相对主义认为语言会影响人的世界观,不同文化背景会造成人们对事物的不同认知。霍克斯译本更多体现出更多西方世界观,而杨宪益译本则更多流露出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是红学翻译的大悲之年,7月英国大翻译家大卫·霍克斯(David—Hawkes)病逝,11月23日我国文学翻译界巨擘杨宪益先生仙去。我拜见杨先生是1995年,我的博士同学尹飞舟领我去他住的友谊宾馆谈他的《红楼梦》译本交移湖南人民出版社重版之事。那是金秋的一个下午,天气特别好,他家似乎跟他的性格一样,朴实自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小说的回目是介于诗文之间的对句形式。本文借用文学理论的两个概念“知”和“感”,分析了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回目在这两个层面上的移译,并试图揭示译文和原文差距之处的语言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5.
16.
朱耕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107-110
《红楼梦》和《石头记》这两个书名在中华文化里具有源远流长的互文关系.本文从互文性的视角,对《红楼梦》的这两种书名及其英译进行了对比研究.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采用了异化翻译;霍克斯采用了典型的归化翻译.两种译名各有其理据性,都注意到了翻译的互文性,更重要的是传达了深邃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7.
段天舒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10-112,116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主要理论之一。文章以目的论为理论框架,分析杨宪益夫妇与霍克斯对《红楼梦》章回目录英译(以下称杨译,霍译)的不同之处,进而探析两译本预期达到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8.
谷野平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本文在介绍霍克斯独特而激进的创作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短篇小说《恐惧》,说明他在继承文学传统的基础上,使用了戏仿和想象手法展示给读者一个类似于现实世界又不同于现实世界的一个心理世界,从而使读者在比较中对自己荒诞的生存状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霍克斯译The Story of the Stone为例,运用定量的方法考察了文化因子在四个层次(表层物质文化、中层制度文化、深层心理文化和语言系统)的不同折射率,总结出他“表层文化遵从,深层文化更改”、“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最后我们分析、评价了霍克斯的文化心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折射假设:“翻译过程中表层文化因子倾向稳定,深层文化因子倾向变化;主题文化因子倾向稳定,背景文化因子倾向变化”。 相似文献
20.
从《红楼梦》霍克斯译本看译者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3):120-123
本文分析《红楼梦》霍克斯译本中的有意识型和无意识型创造性叛逆。译者的有意识型叛逆和译者的个人喜好、翻译原则、诗学和意识形态等因素有关,恰当的叛逆为解决许多文化差异上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向。无意识型叛逆反映了译者对另一种文化的误读,应当尽力避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