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李汝珍创作《镜花缘》时将自己的音韵学思想部分地融入其中。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爬梳,可以窥得其音韵学思想。其中有较为进步的观念,也有因循前代韵学思想的成分。将《镜花缘》反映的李汝珍韵学思想与《李氏音鉴》相对比,发现《镜花缘》中的音韵学思想既有重视实际语音的创新之处,又存在着某些存古思想,这与《镜花缘》中音韵学相关内容来源的复杂性有关:来源于《李氏音鉴》者因其与李汝珍等韵学思想的关联而带有创新性,与上古音、中古音相关的内容则因为李氏的创作旨趣、清代上古音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存古思潮,以及“求雅存正”的文学语言观关系密切而带有“存古”特色。  相似文献   
82.
1923年汪荣宝<歌戈鱼虞模古读考>一文的发表是汉语音韵研究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围绕着文中考证古音音值的方法--梵汉对音法,20世纪20年代掀起了一场关于古音研究的大辩论,使汉语音韵学的研究从此获得了新观点、新材料和新方法.虽然梵汉对音在来源和时代上具有其复杂性,但这种研究材料和方法上的根本性变化则为汉语音韵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让当时几乎已走到尽头的传统音韵学出现了新的转机,而中国的音韵研究也因此完成了从传统音韵学向现代音韵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