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69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77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410篇
社会学   61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1.
经过长期且广泛讨论,主流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是人类创作作品的工具,并应当从客观结果上判断其生成内容是否构成作品,该观点也被司法裁判采纳。未来研究的重点应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的作品认定与版权归属的特殊性问题。生成式AI作品版权的数字化、强需求性和高生成效率三大特点,要求我们在尊重作品版权私权性的同时,对其挖掘文本与数据的行为以及对其生成作品的使用,持更为开放的态度。为适应生成式AI产业需求和未来应用场景,可以在既有版权规则基础上探索建立版权共享模式。同时,在版权归属上,注重作品创作的实质性智力投入并侧重投资激励,扩大合作作品的适用空间。  相似文献   
812.
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后,技术进步使人类具有了超越领土与地缘的空间限制而进行财富生产和战争的能力,从而使财富生产方式和战争形态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并使人类进入了后领土后地缘时代。在后领土后地缘时代,科学技术、资本与管理在财富生产与国家安全维护中的重要性即权重越来越高,而传统的领土占有与地缘控制的重要性越来越低。在经济上,中国、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分别是后领土时代来临的正面或反面案例;在军事上,海湾战争是后地缘时代来临的弱信号,而俄乌冲突则是强信号。但是,人类仍局限于传统领土观与地缘观,导致诸如俄乌冲突这类本可避免的地缘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13.
从老舍创作看中国现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与现代文学相同的现代化追求和现代性特征。满族作家老舍的创作因对国民精神与民族命运的自由解放的关注与追求 ,而呈现出与中国现代文学一致的现代性特征 ,但老舍的旗人身份又使他的创作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形成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华民族心理归属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814.
2007 年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关于国家资助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归属有重要修改,它与其他知识产权法一起构建了我国完整、系统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包括知识产权归属于国家、知识产权归属于单位、知识产权归属于个人三种情形。这样的制度明确了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利益的划分,有利于在保障国家利益前提下激发科研单位、 人员的积极性;但在可操作性方面,新《科学技术进步法》还有需要细化的地方。  相似文献   
815.
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明晰的数据权属是数据经济健康发展的逻辑前提,也是构建数据财产权益法律制度的首要环节,但是我国现行立法未对其作出明确规定,现有学说亦未形成理论共识。数据权属分为两个层次:一为人格权益归属;二为财产权益归属。个人数据保护立法的具体规范和人格权的一般理论表明:在划分个人数据与非个人数据的场合下,(个人)数据的人格权益归属于个人数据所关联的已识别或可识别的自然人。数据的财产权益归属作为当前争议焦点尚无定论,既与数据权属的研究角度不同有关,更与缺乏有力的数据权属分配标准有关。解决该难题的关键在于全面考察财产权益分配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线索,从理论依据、法制标准和裁判立场三个维度辨析数据权属的配置标准。具体而言,判定数据财产权益归属,在理论依据维度上:需从法哲学层面考量并入理论、投射理论、劳动理论和公约理论的可适用性,明确何者对数据投入了劳动和资本、归属于何者较能满足社会共识;从法人类学层面梳理财产权益分配的社会历史脉络,明确何者需要保障其数据生产积极性以增进社会整体生产力;从法经济学层面分析财产权益分配的经济考量因素,明确何者对出产数据具有激励必要且能有效率利...  相似文献   
816.
和解是中日关系稳定的基础所在,但中日关系存在和解难题。中日和解经历了启动、巩固和反复的过程,虽然取得了邦交正常化、达成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开展历史问题共同研究等进展,但尚未实现真正彻底的和解,很多问题尚待解决,尤其是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领土争端等不时突显。当前,中日和解既受到历史认识问题反复发作的困扰,又面临着领土主权问题的爆发和凸显,更有彼此认知负面、国民感情低位徘徊的阻碍;中日实力地位转换和中美战略博弈加剧则将两国推向战略竞争的轨道,导致新老问题交织凸显,中日关系呈现出脆弱性、不稳定性。推动中日和解、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需要做到: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与精神,维护中日和解的政治法律基础;加强共同历史研究,防止历史问题阻挠中日关系稳定发展;管控矛盾分歧,妥善处理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等敏感问题;深化人文交流,厚植中日和解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