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1938年11月19日,竺可桢校长在广西宜山主持召开新学期第一次校务会议。会上,学校决定以"求是"为校训,并请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制  相似文献   
32.
马一浮是现代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打通了孔子六艺与宋明理学,建立"六艺论",为儒学在现代的转进作出重要贡献。然而,马一浮与宋明理学的渊源关系,学界意见不一。马一浮评判宋明理学及其中的朱陆之辨,乃根据一个"简易"视阈。在简易的视阈下,马一浮对程朱陆王之学作出融通与辨析,我们据此亦总结出马一浮在融朱陆的基础上,更自觉地继承程朱一系;而在继承程朱一系的基础上,更自觉地继承与扩展程伊川之学。  相似文献   
33.
马一浮先生的诗歌史观主要体现在他的“四元”说中,在他看来,“元嘉”、“元和”、“开元”、“元祜”这四个时期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在理趣、格律、才情、学问等几个方面的突出成就,后学者若能将四者长处一一参透,融会贯通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之中,必能有所成就。马一浮先生的这种观点显然脱胎于陈衍、沈曾植论诗之“三元”说,三者之间既有着一定的承继关系,更有着深刻的内在区别。从中不仅可以看出马一浮先生与陈、沈二氏在品评诗歌之标准方面的不同,更显示出他独具特色的诗歌史观。  相似文献   
34.
邓新文 《学术界》2006,(4):247-252
马一浮学贯中西,精通儒、释、道及诸子百家,最终却以六艺为归。这一取向已非“文化保守主义”所可盖棺论定。马一浮道德学问之造诣同其在学术史上之地位殊不相称,个中原因乃在学术界对其学术定位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主要聚焦于三个方面:马一浮算不算新儒家?马学是不是哲学?马学是心学还是理学?本文试图做一抛砖引玉的解答。  相似文献   
35.
作为“现代新儒家”早期思想的代表人物,马一浮先生不仅留下了大量哲学论著,也给后人留下了较为丰富的诗学理论资源。在其诗学研究中,马一浮比较集中地探讨了诗歌的本体和功用、内容和形式、创作和鉴赏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作为其哲学思想的一个分支,马一浮的诗学研究中也体现着其学术研究一贯坚持的主仁、会通、笃行、济世等治学特点。  相似文献   
36.
“大学”自从其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和教育模式诞生起,对于这种机构的教育功能以及教育模式的批评追问就没有终止过。而这种批评和追问,在近现代之交的中国和美国,再一次掀起了一轮高潮。这一高潮在中国,伴随着西方式大学教育模式的兴起与展开普及和中国传统书院教育在存在形式上的式微、在教育内容上的退缩而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有关“大学之道”的争论。这里所谓的“大学之道”,已经不仅仅指作为机构形态的大学,更意指大学教育的哲学思想与伦理旨归。而在美国,由于现代大学教育中自由主义和实验主义教育思想的盛行,古典主义教育思想也处于日渐窘迫的困境:在这样的状况之下,马一浮和欧文·白壁德从现代大学体制之外和体制之内两方面,对其功能、大学中人文教育的可能性等进行了新的阐述发明。而他们那些看似保守的声音与姿态,其实都坚定地朝向着人类文明之未来所在:大学之道?  相似文献   
37.
38.
本文从众多文献的爬梳中勾稽出一些鲜为人知的成都近代文化名人,这其中包括川剧剧作大师黄吉安,杰出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叶伯和,儒释哲一代宗师、中国书法界之泰斗马一浮,语言文字学家黄侃,著名藏学学者、《藏汉大辞典》编者张怡荪,中国腔肠动物研究的鼻祖周太玄,"万能教授"张圣奘,金针高手叶心清,中医学家蒲辅周,当代骨科泰斗级人物杜自明,我国第一代最著名的女企业家董竹君等等。笔者对这些名人事履的钩沉,不仅为学界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也为社会保留了一份弥足珍贵的"记忆"。  相似文献   
39.
当今谈国学不能不追溯百年前学人的国学观。要追溯百年前学人的国学观,就务必要了解章太炎、马一浮的国学观,因为章马两先生的国学观是上个世纪初学人国学观的典型。本文对马一浮国学观的探讨,重在说明:马氏不赞成章氏以经、史、子、集四部学问谈国学,将“国学”楷定为“六艺之学”。他对于其国学之定义并没有予以论证,只是陈述了他的看法——“国学”为“六艺之学”,是因为中国固有的四部学问为“六艺”(六经)所统摄。他不但认为“六艺”统摄中国一切学问,还进而强调“六艺”亦统摄“西来的一切学术”。这一强调,旨在凸显“六艺之学”的世界意义,为其“世界人类文化最后必归于六艺”之见解确立学理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40.
惠林 《社区》2011,(17):54-56
现在社会上对一些所谓“大学者”多用“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词来褒奖。“博古通今”一词感到还过得去,“学贯中西”一词怎么听、怎么看都觉得别扭。前段时间看《马一浮思想新探》时,又看到了“学贯中西”一词,就随手在书的留白处写下了下面一句语无伦次的话:即使西学很优越。最精华处也不容易体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