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基于对四书的推尊,马一浮精心营构了一个由四书统领的学术该摄系统。此系统以《论语》为根本,以《孝经》为辅翼,该摄六艺,该摄国学,该摄西学。层层该摄,气魄宏大,机理严密。貌似专断的学术取径一方面树立了终极的信仰,另一方面,在客观上打破了儒学与诸子学的壁垒,乃至填平了中学与西学的鸿沟,最终造成"六艺之下,诸学平等"的格局。  相似文献   
52.
现代新儒家马一浮在《复性书院学规》中提出了一套既秉承儒学生命教育基本精神又适合现代人生成长的"学生守则",强调"主敬"、"穷理"、"博文"、"笃行"。其中,"主敬"是要回归生命之本根,"穷理"则是为充养生命之主干,"博文"是要丰硕生命的果实,"笃行"是要打通生命的血脉。前两者构成的敬诚工夫,乃生命修为的根本大道;后两者构成的文行之用,乃生命成长阳光雨露。马一浮《复性书院学规》所呈现的儒学教育的生命治疗和生命教育意旨,为现代生命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理念,即生命教育当从敬畏心的培养开始,以日常生活中落实的知行合一为目标。  相似文献   
53.
陈来 《船山学刊》2016,(3):90-99
本文从仁体论即仁学本体论的角度,叙述并分析了中国近代儒家哲学的几个代表性形态,指出熊十力的实体论是以心为宇宙实体,而不是以仁为实体;马一浮亦以心本论释仁,梁漱溟强调把精神心灵作为本体,这些哲学体系都属于心本实体论,而未能达到仁的本体论或宇宙论。这也反映了20世纪哲学的限制,因即在20世纪哲学看来,哲学总是以心或物为中心,从而限制了仁体论哲学的可能发展。新的儒家哲学需要突破这种限制,真正走向仁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54.
士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不仅有其特殊的社会地位,而且在文化上也有其特殊的意义与特殊的价值。当前学术界和普通民众对士的理解,基本上是一种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理解。这种理解基本上是从士作为一个知识群体在历史上的表现和功能,即从“相”和“用”两个维度进行的,对于士之为士的“体”却缺乏深切透辟的体认。之所以选取马一浮作为省思士之为士的典型,不仅因为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最孤寂、最笃实地恪守了士的精神,而且因为他对士的本质有与孔子不一不异的论述。  相似文献   
55.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概念,儒学史上相关解释甚多。马一浮提出“《诗》教本仁”“《诗》教主仁”,从而把“诗”和“仁”绾合在一起,在仁学史上开辟出一条“以诗说仁”的独特道路。马一浮“以诗说仁”,既在原理层面通过诗之“感”的特性抽象地阐说“识仁”“体仁”的工夫次第,又在实践层面通过作诗、解诗具体地感发人心之“仁”,实现了理学与经学、儒学与佛教、中国与西方等多重维度的融通,彰显了一条以“《诗》学”通达“仁学”的学术路径,在学科上联结了文学和哲学,在义理上彰显了中国哲学“诗”的教化方式和言说方式,在文化上开显了仁体活泼的创造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6.
马一浮把诗学中的修辞行为视为人们“穷理尽性”的实践活动,是道德、心性修养的载体。其主要特点是:注重思与情的辩证统一,注重情性的探索,注重修辞在儒学、美学、诗学等其他学科领域的融会贯通,注重语用及语用价值的实现。其中贯穿了一个基本精神和原则,就是美与善在德性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57.
作为现代新儒家早期思想的代表人物,马一浮提出了以儒家“六艺之学”统摄天下诸学的主张。这是马先生的一个创举,体现着他对传统儒学有意识地改造和发扬。而作为其“六艺之学”的一个分支,他的诗学研究无论是在思想根源方面,还是在内在逻辑方面,都极富于哲理的意趣,处处体现着他对儒家义理之学的探究和体认。  相似文献   
58.
"现代新儒学"思潮在当代的发展趋向,揭示了其所面临的理论困境和思想危机.追本溯源,可以发现造成这种理论困境和思想危机的原因由来已久.而马一浮先生所代表的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当代儒学持续发展动力的做法,对于解决"现代新儒学"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思想危机无疑具有某种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9.
马一浮的哲学思想主要是“旧瓶装旧酒”,其思维框架、哲学话语、哲学观念大都是先儒的东西,不论是天人合一、心本论还是理气论都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走回儒学”既不同于暗渡陈仓式的“旧瓶装新酒”,也不同于换汤不换药式的“新瓶装旧酒”,而是一种接近于原汁原味的陈年老酒,是一种具有“完全的文化保守主义”性质的传统儒学形态。  相似文献   
60.
马一浮运用佛教讲经的义理和方法解说《论语》,将《论语》阐释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他运用佛教判教的方式,将《论语》摄属于六艺,认定《论语》无往而非六艺之要。他将佛教四悉檀运用于《论语》解读,在情景化的对话中准确把握文本的基本含义,体悟圣贤的本怀。除此之外,马一浮还运用了佛教的始终、本迹等义,在佛教义理比照下彰显孔子的微言大义。通过对《论语》的佛学解读,马一浮有关六艺的学思得到了比较全面的表述和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