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56篇 |
免费 | 409篇 |
国内免费 | 14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52篇 |
劳动科学 | 25篇 |
民族学 | 167篇 |
人才学 | 200篇 |
人口学 | 14篇 |
丛书文集 | 6524篇 |
理论方法论 | 1065篇 |
综合类 | 8233篇 |
社会学 | 595篇 |
统计学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6篇 |
2023年 | 425篇 |
2022年 | 424篇 |
2021年 | 511篇 |
2020年 | 418篇 |
2019年 | 391篇 |
2018年 | 183篇 |
2017年 | 285篇 |
2016年 | 312篇 |
2015年 | 489篇 |
2014年 | 985篇 |
2013年 | 928篇 |
2012年 | 1362篇 |
2011年 | 1518篇 |
2010年 | 1244篇 |
2009年 | 1144篇 |
2008年 | 1297篇 |
2007年 | 933篇 |
2006年 | 785篇 |
2005年 | 636篇 |
2004年 | 682篇 |
2003年 | 637篇 |
2002年 | 506篇 |
2001年 | 487篇 |
2000年 | 315篇 |
1999年 | 159篇 |
1998年 | 94篇 |
1997年 | 75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7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 ,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经验升华为自己的理论形态 ,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内容。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典范。只有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 ,坚持与时俱进 ,才能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林国标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2):1-6
在专业、集约化生产越来越发达的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可能?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深层旨趣不仅仅是指能力的发展,更是追求社会的和谐.针对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劳动异化的状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变革旧的生产关系,促进人的发展.在现代化向纵深发展的当今时代,人的和谐发展则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4):F0002-F0002
王世荣,男,1956年生,陕西眉县人。毕业于西北大学哲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现为宝鸡理学院政法系教授,政治学教研室主任,学院学术带头人,省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组成员,院级重点课程政治学原理负责人,中国政治学会会员,宝鸡周秦化研究会理事。 相似文献
14.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巴黎公社建设新社会留下的最为宝贵的遗产,也是我们今天看来,最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这表明:公社遗产不仅具有活生生的现实性,而且需要在实践中加速其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资源、权力与国家:解读吉登斯的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UO Zhong-hua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4)
吉登斯被看作是当代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杰出代表.他从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进行了反思和解构,认为马克思主义有关国家的建立基础、阶级本质和发展轨迹等理论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解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础上,吉登斯从资源和权力的角度分析了国家的涵义和历史类型.在他看来,国家是一种能够对社会进行反思性监控的组织,以反思性监控能力和暴力垄断能力作为标准,国家划分为传统国家、绝对主义国家和民族国家三种历史类型.吉登斯的国家观为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进行国家理论研究提供了某些启示意义,但其理论也难以逾越自洽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春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4):19-22
《共产党宣言》通过对资产阶级现实活动的为人和非人性质的分析,注目于无产阶级的现实际遇,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蕴涵。而“自由人联合体”的阐发则是《宣言》人学思想的逻辑旨归和现实旨归。 相似文献
17.
张友祥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8-11
科学发展观是国际社会发展观的合理内核与中国实践发展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的发展观,它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解决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问题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所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九环”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改革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彦斌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155-157
为了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效性,贯彻中央课改精神,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出了建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改革的“九环”模式,只有将这模式应用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中去,形成接受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生动局面,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革命和教学革命。 相似文献
19.
20.
努力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解读马克思--兼论孙伯鍨重建当代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惠勤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4,41(3)
孙伯鍨先生作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开拓者之一,其学术贡献是多方面的,而在我 看来,细究起来当首推其将唯物辩证法较为彻底地和成功地贯彻于马哲史研究,从而形成了富有 特色的学术形象。孙先生自己就特别强调:“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都应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