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11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148篇
管理学   858篇
劳动科学   31篇
民族学   274篇
人才学   287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6874篇
理论方法论   1155篇
综合类   8749篇
社会学   768篇
统计学   61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434篇
  2022年   423篇
  2021年   520篇
  2020年   440篇
  2019年   398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330篇
  2015年   546篇
  2014年   1089篇
  2013年   1007篇
  2012年   1473篇
  2011年   1682篇
  2010年   1404篇
  2009年   1325篇
  2008年   1608篇
  2007年   1096篇
  2006年   835篇
  2005年   725篇
  2004年   685篇
  2003年   628篇
  2002年   518篇
  2001年   489篇
  2000年   332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当前,我们越来越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的迫切需求.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的根本途径就是在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实践过程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82.
当前中国有些文艺批评在文艺的多样化发展中无所适从,没有很好地把握当代中国文艺发展的方向,不但缺位,即既有对优秀文艺作品弘扬不够的问题,也有对不良倾向抵制不力的问题,还有对文艺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个案文艺作品探讨艺术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等研究不深的问题,而且缺信,即文艺批评的社会公信力下降.这已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将这种重视逐步转化为当前中国文艺批评科学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3.
84.
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展,就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取得中国的民族形式和民族作风,实现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应当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85.
86.
国外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从改革开放开始到苏东剧变、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失败。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可以说国外学者还是处于收集材料和观察阶段,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献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学者命名的奖励项目为圈界,以奖励项目的起源、发展的历程、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绩等为顺序,以学术奖的各种章程等制度文本、评奖启示与公告、学者回忆文章、媒体报道等为依托,以求达到对前辈学术大师的纪念、弘扬学者研究奖的作用,并思考以著名学者命名奖项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出相关建议供科研管理决策部门以借鉴。  相似文献   
88.
任增强 《阅江学刊》2010,(6):136-140
西人早在18、19世纪便接触到中国道家经典《老子》与《庄子》,但对其中美学思想之阐发则是20世纪之事。美国学者对先秦道家美学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道家美学与浪漫主义、道家美学中的"与道合一"说、"神"的观念、道家言意观、美学思想及其在全球化进程中之意义。其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与中西比较的视野有别于国内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9.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但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最新揭示和概括,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很多。其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之间的关联就是重要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0.
庄锡福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5期撰文认为,世纪之交是“全球化”高唱入云而“反全球化”也风起云涌的时期。可见经济全球化是颇为复杂的历史现象,只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全面分析之,才能正确把握全球化语境下弘扬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全球化历史进步性的依据在于全球性的生产社会化,而非其借以实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