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4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6篇 |
劳动科学 | 14篇 |
民族学 | 4篇 |
人才学 | 17篇 |
丛书文集 | 58篇 |
理论方法论 | 24篇 |
综合类 | 186篇 |
社会学 | 96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奥运游泳冠军孙杨可谓家喻户晓。前些日子发生在杭州闹市区的一起刮擦事故,爆出了孙杨涉嫌无证驾驶。事故虽为公交车负全责,但孙杨属无证驾驶,根据相关规定,孙杨被行政拘留七天, 相似文献
83.
袁剑湘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2-66
罪刑均衡原则要求,在裁量刑罚时,首先要考虑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其次要考量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等个体反社会人格因素。危险驾驶罪要实现量刑均衡,首先要厘清自身与相关犯罪的界限问题。其次,制定该罪的罪刑阶梯表是实现量刑均衡的有效途径,法官可以根据罪行轻重以及犯罪人人身危险性大小,逐格选择适用拘役、罚金及缓刑。 相似文献
84.
危险驾驶行为入罪的合理性及其立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危险驾驶行为是否应当入罪的探讨,针对的并不是应否弥补我国法律制裁体系的疏漏,其焦点在于是否应当将原本属于行政处罚范围的若干行政违法行为纳入刑事制裁的范围。受当前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危险驾驶行为的行政制裁明显乏力,因此将若干情形的危险驾驶行为入罪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必须要注意对入罪的范围和程度加以限制;同时,更要认识到,就对危险驾驶等交通违法犯罪行为的防治而言,关键在于形成多种社会治理手段的整体合力。对危险驾驶罪的立法设计应从罪状与法定刑两个方面同时加以改进:一方面,应在罪状中适当增加危险驾驶罪的行为方式,并对各种行为方式均设置"情节恶劣"或"情节严重"等限制性规定;另一方面,应在法定刑中增加"二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和"单处罚金"的刑罚配置。 相似文献
85.
毛丹丹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1):34-37
本文从危险驾驶罪的内涵及其构成入手,探讨了危险驾驶罪与刑法中相关罪名的界分、危险驾驶行为入罪在刑法领域中的问题,以期危险驾驶行为入罪在预防犯罪、控制风险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石臣鹏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8,(4):33-37
多数交通事故的发生都与驾驶人的因素有关,而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驾驶人驾驶技能评价方法和要求.分析当前我国驾驶技能评价的各个环节,指出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统一评价体系、改进评价方法和引入虚拟仿真技术评价等建议. 相似文献
87.
侵权领域本身具有丰富的经济内涵,而人工智能驾驶的兴起和运用在原本成熟的侵权责任体系中引发了新的权利冲突.如果制度对于人工智能驾驶领域的侵权问题回应不当,将无法对相关主体间的利益进行平衡,导致人工智能的畸形发展.对于人工智能驾驶在侵权领域受到的冲击,需要构造责任的判定方法.通过区分责任类别的方式考量无人驾驶的类型;主体上纳入系统提供者、制造商的法律责任;通过加强监管和保障措施对人工智能驾驶领域侵权责任的分配调整,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促进驾驶领域人工智能的科学、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8.
当前,自动驾驶汽车发展迅速,但是现实版的电车难题也正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绕不开的发展障碍.本文将自动驾驶汽车面临的决策困境总结为三类问题:保护财产还是保护人员;保护驾乘人员还是保护行人;牺牲多数人还是牺牲少数人,并根据责任伦理理论制定了解决以上决策困境的原则,进而又依据这些原则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9.
年逾花甲的罗大明开着由手扶拖拉机改装的“房车”周游全国,历时9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人们称他是驾驶“拖”字牌“房车”的老“游迷”。 相似文献
90.
"醉驾型"危险驾驶罪属于抽象危险犯,对"醉驾"危险状态进行形式判断,即只要"醉驾"就存在侵害法益的"危险",司法无需做出具体判断,这种机械迎合通说坚持之抽象危险犯性质的解释会得出"醉驾一律入刑"的不合理结论,无法为"醉驾一律入刑"提供出罪路径。"醉驾"的本质是因"不能安全驾驶"而威胁法益,完全没有"危险"的"醉驾"应当除罪化。因此,对"醉驾"侵犯法益的危险状态应进行独立、实质的判断,引入"不能安全驾驶"这一实质标准,进一步细化"醉驾"标准,建立分层判断机制,实现"醉驾"与"危险"判断的同步性,以合理限定"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犯罪圈大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