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80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490篇
社会学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魏晋何以"以孝治天下",论者多认为二者皆以篡立国,不便讲忠,固为确论.但考之史实,其根本原因还在于魏晋的士族社会性质。家族势力的膨胀,政权相对不稳定,使豪门大族都以私家利益为本。以孝治国投合了世家大族的利益,是士族利益在政治纲领上的反映。而其他历史时代也并非不重视孝,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且更注意强调忠君。"忠"、"孝"的精神实质都是讲服从长上,都是为上尊下卑的社会秩序服务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2.
放达不羁是魏晋名士的一种时代性标记。透过外在表象,我们发现不同的名士个体和名士群体是有区别的,有的因愤世嫉俗而放浪形骸以示抗议,有的因道德沦丧而尽情纵欲,有的因仰慕名流而盲目仿效。  相似文献   
173.
构建新颖 见解独到──《晚明士风与文学》简论王定璋传统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素来有词章、考证、义理之分,而义理探索实在又包涵宏观把握和微观寻绎。由于着眼点的差异,二者各有利弊。微观研究只要认真考索,总会续有所得,但其不足之处是见木不见林,难于建构完整大...  相似文献   
174.
庄子与中国启蒙文学源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子哲学看起来拒斤情欲,但拒斥情欲目的实际上是为了维护人的自然性情,使其不至痛苦受。正是维护人的自然生命这一点,便得庄子自身虽未成为启蒙哲学,却引发了后世启蒙主义文学的流脉。魏晋启蒙文学正是庄学的发扬光大,可借终究为庄子所牵制。唐宋百年间的李白、苏轼虽然纵情所至、蔚为高蜂,但却又为儒学所限。惟有社会条件俱备后的明代作家,才真正改造、充实了庄子,造就了璀璨的中国启蒙文学。  相似文献   
175.
以“无”为美的思想,由老、庄发端,《吕氏春秋》、《淮南子》发展,王弼集大成,自魏晋起,成为人们生活践履和艺术创作中的美学追求。中国美学因而出现了“无为”之美、“无声”之美、“无形”之美、“无言”之美、“无味”之美等一系列“全美”、“大美”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76.
先秦大巴山地区的交通基本上以东线为主,此后,随着秦对汉中郡的重置,政治重心开始西迁的同时,交通重心也随之发生变化,在魏晋至唐宋形成了以南郑为辐凑中心的大巴山交通网络.魏晋至南宋,随着益梁地区南北争夺的激烈,大巴山地区交通渐趋繁荣,洋巴道、米仓道在这一时期巴山南北的军事、政治、商旅中发挥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中国古代大巴山地区的交通中军事因素始终是主导因素,其交通体系的变迁受制于军事战争的影响很大,这在汉晋三国及宋蒙战争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77.
魏晋赋中叠字的使用受汉赋影响颇大,其既有对汉赋新创叠字的接受,也有对汉赋叠字运用技巧的接受。魏晋赋对汉赋叠字的接受,为南北朝及以后的骈文、骈赋的兴盛和繁荣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8.
古都洛阳,十三朝更迭,六次进入世界大都市之列,汉魏晋时,洛阳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文化昌盛、人才荟萃、经济繁荣。目前,面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洛阳无法躲避其"危",但却可尽用其"机",抓住机遇,变"危"为"机",超常规加速超越,再造洛阳辉煌,笔者结合凯恩斯有效  相似文献   
179.
为了深入探讨中国文学自觉起于何时这个具有理论、实践双重意义的命题,通过文献解析与古代文学创作文本考察的方法,认为文学的自觉是文学发生学方面的话语,从先秦文学的创作实际状态来看,当时的文学创作就和魏晋以后的文学创作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不同的是先秦的文艺理论儒家审美思想占据主导,对当时的创作作了一些扭曲性的诠释,对文艺提出政治功利性要求,这种文化取向在宗法社会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对社会文化进行资源整合为人类福祉服务,是社会一种理性的选择,也是统治阶级对文学的期许.但是,社会对文学的期许,或政治家们对文化的理想,与文人们创作心态没有必然的联系,魏晋文学实际也没有完全脱离"寓训勉于诗赋"的政治功利性色彩.  相似文献   
180.
殷守甫 《兰州学刊》2013,(6):205-207
曹魏有士兵不得在家人居住地区服役之规定,或可称为错役制度。文章旨在梳理错役制度在魏晋之际的变迁,并以之为切入,尝试探索不同群体对地方秩序之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