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3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92篇
管理学   57篇
民族学   89篇
人口学   35篇
丛书文集   1111篇
理论方法论   600篇
综合类   5651篇
社会学   191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503篇
  2011年   622篇
  2010年   458篇
  2009年   470篇
  2008年   513篇
  2007年   606篇
  2006年   611篇
  2005年   517篇
  2004年   598篇
  2003年   549篇
  2002年   436篇
  2001年   311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991.
如果我们必须用一个等式来表现中国当代文学的本质特征,那么,它不是1+55=56,而是56=1。虽然在漫长历史进程中汉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之间一直有一道无形的"万里长城"分割出相对隔绝的两个世界,但这改变不了多民族人民相互依存、多民族文化相互习染、多民族文学相互纠缠的历史事实。中国当代多民族文学共同体已经形成,中国文学的发展现实逼迫我们对多民族文学互动交融发展的事实作出及时反应,因此,学理构建和观点更新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92.
学术期刊是因适应学术交流的需要而产生,又因适应学术文献的增多而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学术期刊的发展历史远远早于我国,名刊的数量也非我国所能比,且在期刊运作上有很多成功的做法。了解西方发达国家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借鉴其成功做法,时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国门,早日成为世界级的名刊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相似文献   
993.
从组织目标、个人垂范、优秀成员践行三个层面分析发现,毛泽东文艺思想大众化既是对五四以来启蒙精神的传承,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优质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文艺要真正做到为大众服务,既要切合群体利益,也需要提升群体的认知力。  相似文献   
994.
江山 《东方论坛》2014,(6):34-43
在专记东晋中、晚期编年史的《续晋阳秋》中,檀道鸾将文学作为独立学科加以置评。他率先把"独尊"的儒学经典《诗经》与楚辞、前秦百家之言并列,提出了中国文学"体则《诗》《骚》,傍综百家"的"三元"论,并以此"三元"标准评论汉代"赋颂"、建安诗歌和西晋末年诗作。在评价两晋文学时,檀道鸾强调"庄、老"影响下产生的玄学及"玄胜之谈"对两晋道佛文学流变的重要影响。檀道鸾的文学流变史观,显现了南北分裂时期学思活跃、文人反思文化历史、重新界定文学源头的历史现实以及檀氏所历地域文化、家风传统、个人倾向互动等对其文史评论的影响。檀道鸾文学评论的自觉观点,是西晋虞挚的《文章流别论》,与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等文学评论之间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95.
文学中的法律史学研究是"文学中的法律"中较早出现的一个学术研究领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学学者们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的法律意象的解读,不仅为法律史学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而且也提出了文学作品对于法律史学研究的价值的探讨。对文学中的法律史学研究的学术史的分析将有助于反思文学,尤其是历史文学作品对于法律史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中国早期文献记载了在历史上存在过的"老人自死习俗"的各种形式,但已失去了解释性。一些老人自死习俗在汉代之后的文献中始终被置于道德批判的视角下,另一些经过象征性仪式与文化解释的改变而得以在官方与民间同时延续下来;在民间历史中则不同程度保留着有关习俗与解释性传说;无论在古代文献还是民间叙事中,这些事项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统一性早已被割裂、打碎,甚至遗忘;借助经典人类学理论,针对文献记载和现实遗存,理清其演变的规律,还原其共同的文化本质,建立起内在的统一的解释,可导致对历史文献和现实认知两个层面的民族记忆的重新认识和改写。  相似文献   
997.
道德批评是中国诗学的一种基本模式,接续古代文学的德本意识,是拯救浮躁凌厉、欲望泛滥的当下文学病症的重要武器。古代文学道德学重新发现文学的道德价值,它是拯救文学话语困境的积极应对,重建了文学价值体系。直面当下的消费主义文化,弘扬时代文化主旋律,有效处理读者的接受期待和积极引导的关系,建构古代文学道德学指明了文学健康发展的绿色通道,也彰显文学批评的人文关怀力度,它有利于重估道德批评的现实价值,从而给当下的传统文化建设与中国文论重构等相关的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998.
作为满族民间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满族歌谣,是满族民众对生活及自身情绪的诗意表达方式之一,朴实、自然、亲切、生动而又不乏真实。当我们透过那些看似浅显易懂的表层文字,向纵深挖掘,不难发现,其文本意象是丰富而又多姿多彩的,并构成了独特的意象群,使得满族歌谣更加独具魅力,那么这些意象由何而来?又有着怎样的特殊意味呢?由此,我们将打破满族歌谣的字面信息传达,试着从歌谣的文本中找到这些意象的来源,并进一步探寻这些意象的触发点、生长点,以利于更好地了解、研究、解读满族歌谣,对深入把握满族民间文学及文化的内在意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经典化的文艺理论存在三大症结:(1)人为认定研究对象具有客观性、实体性、文本性;(2)理论旨归追求普遍性、同质化(单一性)、一元性;(3)研究者习惯于把书面"经典"作品个例的经验当作整个文艺领域的普适性规律,遮蔽了事物的丰富复杂性。研究黄飞鸿功夫影视现象可以发现,非经典文艺理论具有下列四项特征:(1)研究对象具有文本间性;(2)理论旨归在于特殊性、异质化(非同质化)、多元开放性;(3)克服以自我价值尺度为(唯一)标准,试图建立起一个彼此平等沟通的话语交往平台;(4)非经典文艺理论不追求排他性的"非此即彼"而是"亦此亦彼",追求文艺向度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00.
在现代文学中,民俗叙事和家园意识是作家们通常表现的两个重要主题,前者成为后者的载体,而后者又构成前者的旨归。从"五四"时期的鲁迅、周作人等人,直到2、30年代的废名、沈从文和老舍等人,他们都钟情于对民俗的叙写,以此来寄托他们深厚沉实的家园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