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99篇
  免费   695篇
  国内免费   323篇
管理学   19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17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93篇
丛书文集   3013篇
理论方法论   733篇
综合类   15335篇
社会学   495篇
统计学   13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391篇
  2014年   1024篇
  2013年   919篇
  2012年   1231篇
  2011年   1559篇
  2010年   1217篇
  2009年   1337篇
  2008年   1342篇
  2007年   1546篇
  2006年   1473篇
  2005年   1341篇
  2004年   1298篇
  2003年   1203篇
  2002年   1067篇
  2001年   872篇
  2000年   517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宋代文学选本形态在继承前代选本形态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变化与拓新。在分门别类、以类相从方面,宋代文学选本对作品的分类依据更为多样,类目更为细密;在层级结构方面,宋代文学选本的层级结构方式更为灵活,既有对前代二元层级结构的翻转,又更多地采用一元层级结构;在区分等次方面,宋代文学选本对作品的区分既有等级分明、壁垒森严者,又有纯为逞才竞技而排列名次者。宋代文学选本这种既相对稳定,又创意出新、灵活多变的文本形态,对后世文学选本的编纂多有启发、示范之功。  相似文献   
992.
十八大以来,提升国家传播能力、建构国家文化形象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新闻媒体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的“窗口”和“中国故事”的“诉说者”,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China Daily文化报道的话语模式的研究为外语学习提供了启示。基于China Daily文化报道的话语模式所提出的“文化—概念—语言”三维习得互动指出了语言习得、概念习得和文化习得的缠绕关系,旨在提升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塑造良好的中国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993.
贵州中国画萌芽于明初,六百年来它在继承中国古代绘画传统,汲取地域民族文化养分的基础上,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由一脉不为人知的地方绘画成长为中国绘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独特的风韵开放在黔岭乌江。文章从宏观视野对贵州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画的衍变轨迹进行了初步梳理,并对数十个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作了概略论述。  相似文献   
994.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在古典文论的影响下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批评风范.他强调直觉感悟,善于营造意象,运用比喻、象征、类比等手法传达阅读感受,形成“托物取象”的论证方法;形式自由,短小精悍,文字飘逸、饱含诗情,形成了诗性言说下的散漫文体与诗意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995.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popular rituals are used to achieve cultural reproduction in Banmai, a Yunnan Chinese village in northern Thailand where I conducted empirical fieldwork between 2002 and 2007. Most Banmai villagers were local militias origin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 in western Yunnan Province. They went into exile on the Burmese side of the Golden Triangle in or shortly after 1949 when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swept through this region, and they ultimately settled in northern Thailand's hill regions in early 1960s. As the self-proclaimed preservers of authentic Chinese culture, Banmai villagers vigorously instituted many traditional practices, following the imagined Confucian orthodoxy, to build a reified community that represents an idealized Chinese spiritual world. Through their participation in popular rituals, we see clearly how villagers have been able to attain the cultural unification that has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meeting their spiritual needs at various levels: the individual, the family, the kin group, and the community.  相似文献   
996.
全球化并不预示着一个全球大同时代的来临,反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甚至对抗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各民族文化尤其是对非西方社会来说,如何理解现代性与追求自身的现代化,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在中国现代性的建构过程中,既要求加深对现代性的理解,也要求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97.
张戈 《职业时空》2013,(10):111-113
近年来,汉语新词作为一种崭新的语言方式和文化景观,已越来越多地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面对汉语新词的不断出现,译者有责任及时地把它们翻译出来以帮助外国读者全面了解中国的最新情况.文章指出了影响新词英译的一些问题,并探讨了新词的英译原则和方法,以期对解决汉语新词英译中的问题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98.
华金余 《兰州学刊》2010,(1):187-191
郭沫若早期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徘徊于纯粹论与工具论之间,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对文艺纯粹论的学理依据缺乏深入的了解,更由于中国文学史没有文学自主的现实经验,使得他面对西方文学自主论的论说时,会觉得非常有道理,回到中国的现实时,又会觉得文学工具论更合时宜;其次,艺术家与革命家的双重身份;第三,争夺文坛话语权的实用主义考虑。  相似文献   
999.
Abstract

The way the scroll text of Kerouac’s On the Road creatively manifests the writer’s unconscious concerns about his dichotomous hybrid French– Canadian–American heritage is analysed. The characters of Gabrielle Kerouac, Henri Cru and Neal Cassady are shown to operate metaphorically to symbolize Kerouac’s tumultu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his genealogy. How the writer’s depiction of, and the protagonist’s allegiances with, these characters, who, respectively, represent French– Canadian maternity, European respectability and American unreliability, betray Kerouac’s covert attempts to reconcile his autobiographical feelings about the dualities implicit in his identity and mirror his efforts to navigate disparate cultural ideologies is examined.  相似文献   
1000.
清末民初以降,一批翻译西方概念的汉字新术语应运而生,其间多有成功之作,却也有失当的案例。有些本是内涵明确而稳定的古汉语词,在借以对译西方概念的过程中,既抛弃了该词的汉语古义,也未与西义确切对应,又不能从词形推导出新义。"经济"、"形而上学"便是两个使用频率甚高的误植译词。今天我们有必要追踪误植发生的轨迹,探讨其在何种历史的及文化的背景下失足,以便总结教训,利于当下及今后中外术语对译的健康展开。此一梳理、辨析工作,当为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