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4篇
  免费   67篇
管理学   39篇
民族学   15篇
人口学   99篇
丛书文集   127篇
理论方法论   477篇
综合类   345篇
社会学   579篇
统计学   4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从普世的层面来说,和平指的是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之内部的和谐相处关系状态。在比较具体的层面,可以将和平放置在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以及现实处境的场域中来做充分注意文化差异性的思考。和平是一种宁静的状态,是一切公共关系、秩序的最高原则。真正、持久的和平必须建立在一种珍视和平价值的文化基础上。人类必须建设一种浓郁的和平文化,使之成为比竞争文化更为基础性的自觉。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的诉求,必须由世界人民通过对话、交流、融合建设起来。和平是所有人类的根本需求,是最值得珍视的人类社会状态,保持和平,需要建设和平的文化,也需要国际秩序保障机制的改革建设。  相似文献   
92.
民族法制的中国经验及其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建立并进一步巩固发展,这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它为当代国际社会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对民族团结概念作宪法安排以建构公民认同;以少数民族干部制度作为沟通的制度性安排;自治权作为发展权的制度设置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设立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独特安排,保证了民族关系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以多元与一体并存的发展形式,保证各民族语言文化的平等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3.
针对日益恶化的食品安全现实,部分消费者退出了部分主流食品系统,转而纷纷采用替代性的地方食品系统模式。而在地方食品系统中,社区支持农业(CSA)是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文章对Z市三个典型的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即消费者推动型、生产者推动型以及NGO推动型)是如何再嵌入到具体的制度情境中,从而解决食品品质不确定性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同时,对于这三大模式之间的异同也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4.
唐江平 《社会工作》2011,(12):26-29
社区治理主体间关系是一个关乎社区治理绩效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社区治理主体间存在着权力冲突、关系混乱的状态,不利于推进社区的和谐与发展.社区治理主体间关系存在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社区治理明显的"行政化倾向",而这又根源于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以及文化观念的影响.要理顺社区治理主体间关系,需要综合平衡各种社区治理...  相似文献   
95.
96.
梁君林 《西北人口》2008,29(5):27-31
人口健康观是将健康的概念由个体健康拓展到以人口为基础的群体层面的一种新理念.它关注的是健康而不是疾病。从人口健康观看,我国健康保障制度改革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应该以社区健康为中心重建健康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7.
陈波 《社会科学》2008,89(1):46-53
地方利益包括地方政府官员的利益与地方公利,其中,地方政府官员利益居于核心层并发挥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地方政府官员的利益又包括物质利益与非物质利益,非物质利益中的政治利益至关重要.地方利益引致地方政府行为变异,导致区域经济不合作,进而造成福祉损失.只有从地方利益入手,准确清晰地界定并规范和约束地方利益,并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增进福祉.  相似文献   
98.
中国的城市社区参与是一种出于国家治理需要的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居民的行动逻辑与行动策略以及政府与居民的互动过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社区参与具有很强的革命时期形成的国家动员、群众参与的传统烙印。群众参与理论对国家动员机制和动员技术、群众参与逻辑与参与策略,以及国家与群众的复杂而微妙的互动过程的研究,能为当前中国城市的社区参与提供更富解释力的理论视角。在动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过程中,基层政府和社区居委会采取地方性权威式动员,它是社会转型背景下适应城市社会变迁的一种新型的权力技术,既运用原有行政组织网络的强大动员力量,又借用基于人情的地方性互动网络等非正式因素,将社区居民纳入社区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99.
As approaches to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PYD) gain momentum, the issue of sexuality –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 is being subsumed by ideological debates. In the current political climate, sexuality education is often relegated to biological and/or values-based approaches, neglecting essential relational and collective aspects of sexuality. Through the explication of sexuality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youth's social ecology,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nceptual link between the goals of the Sexuality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Council of the United States' (SIECUS) Guidelines for 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 and those of PYD. We argue that sexuality, as a normative part of human development, culture, identity, and relationships, be approached from an asset-based perspective, rather than a deficit-based perspective. We propose a framework that illustrates how aspects of sexuality are embedded within PYD contexts, and demonstrates how a sexuality education program rooted in SIECUS guidelines can further PYD goals across community contexts.  相似文献   
100.
British local government has recently undergone its most far-reaching reorganization for twenty-five years. The impact of this reorganization was considerable within local authorities but it also substantially affected other organizations with which they worked at a local level.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erspectives of voluntary sector organizations involved in social care: a set of actors which, prior to reorganization, had been encouraged by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through notions of partnership and through community care legislation, to undertake more direct roles in service delivery, consultation and strategic planning. During the consultative period prior to reorganization, many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reported that they had been marginal to the process. Reflecting on the process of reorganization itself, many voluntary organization respondents commented that it had been disruptive and provoked considerable anxiety. Post-reorganization,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felt that rebuilding of relationships was necessary and that the promise of partnership had meant little in practice at a time of potential crisis for loc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