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28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主要以南宋心学大师陆象山“荆门之政”为例 ,探讨儒家德治观念及其实践性的问题 ,儒家德治观念与当代“以德治国”方略的关系问题。从儒家的德治观念、象山的政治思想 ,以及象山治荆之具体政治活动出发 ,可以看到 ,儒家的德治观念不仅内容丰富 ,而且具备有实际的操作性 ,值得今人反思并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 ,合理地运用于当今中国的政治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82.
西夏番学不译九经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校理西夏人对中原儒家经典的异译,并分析有关史料记载,指出西夏王廷虽然口头上在国内倡导儒学,但并未真正把儒家经典列为番学的必修课程,王廷没有组织过九经的翻译,番学出身的文臣也不研读九经。西夏人对中原儒学没有表现出像对藏传佛教那样的热情。  相似文献   
83.
先秦是我国哲学思想的原发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儒墨学说,是两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在百家争鸣的学术舞台上平分秋色,并称“显学”。但作为“显学”的儒墨学说,在汉以后分为两途,儒兴而墨绝,其中主要原因应归结于两家学说的异质性特征的凸显。  相似文献   
84.
中唐伟大文学家韩愈 ,尽管其一生并未建构出一套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 ,然而他在诸多诗文中表露出来的文学思想和审美趣味 ,在当时乃至后世都起着积极、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 ,就是因为他顺应时代的潮流 ,在坚守儒家道统的同时 ,注意吸收当时被视为“异端”的道、佛、墨、法等诸家有益的思想成份 ,自觉地解构和超越了先秦两汉儒家正统的文论 ,从而使其文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符合了时代和人们的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   
85.
本文探讨清代赋学中的几个理论问题,包括清代赋学的复兴与帝王的作用,清代的学术流变与赋学发展史的分期,清代的赋体分类,清赋时代不能看成是八股文赋时代,清代律赋对唐代律赋的继承和超越等,是对清代赋学鸟瞰式的观察与体认.  相似文献   
86.
儒家女性观最早强调的是男女有差别而非有贵贱,其后妇德之“顺”的理念演变得日渐严苛,直至达到“夫权至上”和“贞烈”的极端。20世纪两次狂热冲击也并未真正落实“男女平等”。现代中国应反思儒家女性观,去芜存菁,从社会及女性自身两方面努力,以达致两性的和谐。  相似文献   
87.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教学卓越中心自1964年建立以来,便致力于支持、提升和增强该校的教学与学习。中心活动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教学发展、测量与评估。围绕这两方面,中心通过提供教学证书项目、专题研讨会和工作坊、咨询服务、教师和员工技术培训团队等形式的活动为教师、学术单位和教学助理提供了教学支持、评估和反馈等服务。该中心能抵挡各种压力长足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学术,努力解决教学与研究隔离的困境;二是将关于大学教学的内容以课程的形式规定下来;三是开发系统的教学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88.
论中国哲学的前近代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志宏 《文史哲》2002,(1):44-48
明末耶稣会士引入的西方学术文化,与当时中国社会崇尚实学的社会思潮相结合,引起了中国哲学在天道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一系列具有近代性质的变革,孕育出中国哲学在向近代形态转型之前的近代性气质,从而构成了这一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89.
古代儒者的人格追求与形象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儒者把忠信、礼义、仁义视为修身立世之道,追求刚直不阿、特立独行的坚毅人格,崇尚尊让宽容、谦逊谨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原则,遵从"行天下之大道"、"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虽身处危境却能"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的从政理念.古代儒者的形象定位是内外美统一的文质彬彬的君子.  相似文献   
90.
刘厚琴 《唐都学刊》2003,19(3):122-125
立足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儒家重农业意识较强,对自然灾害、优化农业生态结构、发展大系统生态农业等都有一系列独特的见解,形成了其系统的生态农业学思想。它对发展当代生态农业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皆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