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5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78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235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作者"与"读者"是叙事交流语境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分析福音书的文本,以此强调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认信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向世人传报救赎的好消息,使世人更加笃定对上帝的信仰.这种神学观念的彰显既是福音书的著书目的,又凸显出了其自身独特的综合意识形态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2.
解释学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思潮,解释学意识正在广泛地渗透到各人文学科的研究中,将解释学方法运用于新闻文本的解读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创造性的启示和发现。从解释学视角考察新闻文本的特征,其鲜明的“作者消隐”特征和“受众指向”为读者独立的、多元的解读文本提供了一定的合法性,但是透过受众多元解读的表象,新闻文本的实质却是一种传播者本位的活动,受众本位没有实现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3.
窦秀艳 《东方论坛》2005,(3):99-102,110
本文对从古至今关于<尔雅>的成书时代和作者问题的各种论说进行了总结性研究和评述,分析了各种论说产生的原因,指出战国末期成书说以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因而较为可信,但同时<尔雅>也有在秦朝初年成书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4.
年轻作家苏童的小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苏童生于江南古城苏州,有着孤独而寂寞的童年,对于祖辈生活过的扬中有着难以释怀的“故乡情结”,在体弱多病的日子里积聚了敏锐的观察力,同时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感受力,这一切都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其形成“说故事”的创作风格,并以多种方式在其作品中体现出来。他的童年经验对其“红粉系列”、“枫杨树系列”、“香椿树街系列”以及“宫廷系列”等四类小说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5.
刘恒、池莉的作品虽然都以凝重写实的风格,表现了人的生存艰难和生命卑微,但他们在叙述悲剧之源、叙事美学、作品的潜性主题等方面是不一样的。较之刘恒作品,池莉作品还包涵了执着的理想,而读者评论者往往忽略池莉作品中的潜性表现。  相似文献   
106.
107.
在茅盾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评论活动中,作家论型文学批评的创作为后世文学发展确立了一定的规范,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茅盾的七篇作家论及其创作背景的分析,不但可以辨析这种文体的演进过程,而且能够体现茅盾文学思想逐步溶入左翼主流文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nonparametric inverse probability weighted estimation for functional data with missing response data at random. Under mild conditions, the asymptotic properties of the proposed estimation method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resampling method, the estimation of the asymptotic variance of the proposed estimator is obtained. Finally, the finite sample properties of the proposed estimation method are investigated vi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studies. A real data analysis is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us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