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7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84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25篇
丛书文集   285篇
理论方法论   155篇
综合类   940篇
社会学   216篇
统计学   2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区位分布的空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空间分析的角度研究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空间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空间计量经济分析的结果表明市场化进程的空间分布在整个样本区间与GDP、资本和劳动一样呈现出集聚的趋势,区域差异显著,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自相关关系,证实了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存在制度溢出效应。因此,在研究各地区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时必须考虑其空间效应的影响,基于此结论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测算了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证实,考虑了空间效应后,市场化进程在1998~2001年阶段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6.2%,在2002~2005年阶段约为10.8%,这表明了市场化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近年来的贡献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92.
后农业税时代,我国乡镇政府改革势在必行。不过,改革究竟走向何方,学界分歧颇大,大致提出了乡镇政府改革的两种思路:“强化论”和“取消论”。但当前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的“强化论”扣“取消论”都没有实践根基,可行的路径应该是立足于现实困境分析,渐进式地构建有效供给农村基本公共品的服务型乡镇政府。  相似文献   
93.
冷战后,美国在对华经贸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包括总统、国会和各行政部门在内的政策主张不一,不时发生对抗,反映出其部门间协调性机制的缺位。近年来,美国财政部牵头下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国务院领导下的中美高层对话构成了中关经济对话的新型机制,弥补了美方对华经贸政策制定中用以协调本国国内各部门政策立场的制度性缺陷,为稳定和助推两国经贸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必要的有利机制。  相似文献   
94.
保罗·克鲁格曼因其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领域所做的开创性贡献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从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两个领域对克鲁格曼的理论贡献进行介绍和评论,梳理其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脉络,并阐释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和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95.
人力资本理论于20世纪中叶在美国经济学界兴起有着特定的历史条件。美国政府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努力,“二战”后美国政府对外经济援助计划的实践与反思,经济生活中出现很多难以解释的现象,以计算机的应用为核心之一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都为20世纪中叶人力资本理论在美国的兴起创造了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96.
支撑中国经济近30年高增长的主要是要素投入而非技术进步,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以及这种方式下的经济增长都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刘易斯转折区间",这可能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供条件,也可能使经济进入均衡陷阱。技术进步本身有着内在的逻辑,它源于分工,而分工又具有自发演进的正反馈机制。建设"创新型国家"(或者说大范围的技术进步)难以依靠由政府动员全社会力量集中攻关的"举国体制"来实现,分工的深化才是技术进步,进而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7.
联合国改革长期以来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理解这一进程的未来走向,有必要清醒地认识它所经历的历史发展.联合国改革涉及组织结构、管理程序以及宪制安排三个方面,涵盖国际安全以及经济和社会问题两个主要领域,反映出各国在这些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和观点.联合国改革努力的不同规划表明,在这些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仍然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98.
International poverty research has increasingly underscored the need to use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es to measure poverty. Largely embraced in Europe and elsewhere, this has not had much impact on the way poverty is measu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is paper, I use a comprehensive multidimensional framework including economic well-being, capability, and social inclusion to examine poverty in the US. Data from the 2004 General Social Survey support the interconnectedness among these poverty dimensions, indicating that the multidimensional framework utilizing a comprehensive set of information provides a compelling value added to poverty measurement. The suggeste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ous categories of the poor are somewhat similar between this approach and other traditional approaches. But th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measurement outcomes from this approach help policymakers target resources at the specific groups.  相似文献   
99.
The economic reforms initiated in India in 1991 have brought about visible upliftment of economic conditions of the country. This paper examines if the economic process is associated with an enhancement of India’s social development in equal measure in the reform decade of nineties. Ray (1989) considered thirteen social indicators of India and constructed the country’s social development index (SDI) as a certain weighted average of the selected indicators, for the years between 1950–51 and 1975–76. The present work broadly follows Ray (1989) in tracking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decade of economic reforms from 1990–91 to 1999–2000. The movement of SDI in nineties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he movements of India’s per capita income and plan expenditure on the social sect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ough there has been growth in the social sector, it is not by far quite encouraging and perhaps more needs to be done in the social secto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e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not of the institution he serves.  相似文献   
100.
姜涛 《西北人口》2008,29(6):1-6
关于人口转变对于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由来已久,但是研究大多只考虑了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率对于经济增长的效应。近二十年来,许多经济学家在揭示“东亚奇迹”和中国经济腾飞等一系列经济现象的原因时。发现了人口年龄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并提出了“人口红利”的概念以解释经济发展。本文将具体介绍近二十年来理论界对于人口转变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机制的研究以及经验分析。并对这些研究的政策含义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作出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