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9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96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日本民族文化中的圣数"八"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数观念古来有之,对于数字语言的内涵,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诠释.日本民族是一个酷爱奇数的民族,然而有一个特例,对于偶数"八"一直情有独钟.自原始部落民至近现代社会,"八"一直是植根于民众心里的吉祥数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八"的位置虽然是其它数字语言无法取代的,但其语义在潜移默化之中悄然地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说明外来文化的传播对于影响本民族语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吴组缃的小说代表作《一千八百担》通过叙事时间的精心设计,将"宗族史"和"社会史"相衔接,对于宗族社会的叙述由此获得了历史性,显示了20世纪30年代宗族叙事的发展趋向,即以大家族的生活和历史来揭示"时代与社会"的趋势,演绎社会发展的"规律"。置于现代文学以来宗族叙事历程中考察,可以籍此感知时代思潮与文学叙事之间具体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3.
从党代会常任制的视角看,应该有"两个八大",分别是1956年9月的八大一次会议和1958年5月的八大二次会议。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上,八大一次会议制定了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政策方针,取得了一定成效;八大二次会议却制定了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路线政策,并轻率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呈现出"两重天地"。基于历史经验可知,执政党的执政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必须正确进行矛盾分析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确立执政党思维、树立执政党意识;必须尊重价值规律、生产规律、建设规律、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74.
唐宋八大家成为古文流派的趋势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十分明显.吕祖谦选编<古文关键>首先从整体上理清了"八大家"的师承关系,在<总论>中以"八大家"作为唐宋散文的代表.其后楼昉的<崇古文诀>、谢枋得的<文章轨范>以及周应龙的<文髓>等文章选本都以辑录韩柳欧苏等人的散文为主,八大家作为古文流派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75.
本文主要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探讨子弟书与八旗子弟、北京民情、京城票房的渊源联系。子弟书的作者并非一般民间艺人,而是蕴含文人气质的八旗子弟,落没的贵族情怀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其作品以北京为文化背景,更多的带有旗人风情。子弟书的艺术活动造就了一批素养较高的文人票友,他们在自娱的过程中,也给这门艺术带来了传承文明与展现文采的客观效果。子弟书的聚会活动即"立社"活动源于乾隆嘉庆年间,是北京最早的票房活动,从而推翻了北京票房起源于道光年间的传统说法。  相似文献   
76.
八旗制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入关前,它实行兵民合一,即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对推动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强化各族人民的统治起了积极的作用。入关以后,八旗官兵又被派往各地驻防,成为单纯的职业军人,他们为巩固边疆、抗击外来侵略、促进民族间的大融合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清朝由盛及衰的转变,八旗官兵骄奢淫逸的弱点充分显现出来。最后,八旗制度在清朝的消亡中走向解体。  相似文献   
77.
雷炳炎 《求是学刊》2006,33(3):139-144
清代对军功人员的世职封赠始于开基立业的天命年间,至顺治定鼎燕京,实现天下一统,开国封赠达到空前规模;康熙以后,伴随清廷的平定藩乱,拓土开疆,复有为数众多的旗人得到封赠;咸、同之际,在安内御外等系列重大军事行动中,汉人的特殊功勋使得清廷对他们的封赠呈急剧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78.
青州满城是清代八旗驻防的重要地点之一,但是关于青州满族的记载却寥寥无几.本文主要梳理了有关青州满族的历史文献资料,描述了青州八旗驻防城的由来、旗城的修建以及驻防官兵的选调,并论述了青州满族历史上的经济、政治诸问题.  相似文献   
79.
论八旗意识及产生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旗是与八旗制度相伴而生的由多民族组成的社会群体,有着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八旗独特的管理方式,以及他们在交融过程中形成的政治、经济利益的一致和社会生活的相近与相同,使八旗成为与"民人"有显著差别的社会群体。这种差别不仅使八旗能够独立存在于现实社会中,而且能够产生不同于"民人"的思想意识,即"八旗意识"。这个超越民族范畴而存在的社会集团,蕴涵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也许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80.
八旗汉军是清朝社会中游移于旗与民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本文主要探讨八旗汉军建制完成至乾隆皇帝令汉军出旗为民这一历史时期汉军的遭遇命运。汉军建制完成使得辽东汉人由明王朝统治下的边民变成为八旗体系中的旗人,乾隆时期允许汉军出旗为民又使得汉军获得了选择身份的自由。在清朝统治与八旗汉军身份变化的调控与制衡中,汉军来源于汉人以及清朝统治者始终与汉军保持着的疏离感使他们最终被政府所抛弃。汉军的出旗不仅有利于八旗制度和清代社会继续有序地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清朝统治者对汉军旗人身份认同中既依靠、利用,但又疑虑、排斥的趋向也得到了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