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0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177篇
社会学   62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Given that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current pathological gamblers are female, it is evident that women are underrepresented in the treatment outcome literature. The curr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redress the limited inform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female pathological gambling. Although the use of 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 is the most highly recommended approach as ‘best pract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hological gambling, no attempt to date has been mad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his approach for female pathological gambling. Nineteen female pathological gamblers with electronic gaming machine problems were treated with a cognitive-behavioural program. While pathological gamblers placed on a waiting list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n gambling behaviour and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measures, the female pathological gambler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n these measures over the treatment period, and maintained this improvement at the 6-month follow-up evaluation. By the completion of the follow-up period, 89% of participants no longer met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athological gambling. Although further scientific demonstration and replication are required, the outcome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therapy that is considered ‘best practic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hological gambling is effective for female pathological gambling.  相似文献   
52.
个人言说、底层经验与女性叙事--以林白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丽敏 《社会科学》2006,(5):186-192
中国女性文学与底层世界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错位的关系,它潜在的危机正伴随着其蔚为大观而逐渐显露出来.这促使林白开始重视起"别人的声音",林白有意识地弃绝了自己早期擅长的个人言说.对自己早期的个人化立场有了相当明晰的反思和批判,转而探索属于中国底层女性的言说方式.这标识着其女性立场的深化.林白的这种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上世纪90年代几乎已经被定型化了的中国女性叙事经验,成为中国女性文学及至中国当代文学本土说的开始.  相似文献   
53.
在女性主义视阈下研究中国文学应注重其民族特色。儒家文化精神为主导的女性伦理,是中国女性历史上主体位置缺席的“元凶”。然而,儒家伦理之于女性又呈现二律背反现象。儒家伦理的妇德将女性置于“从属”地位,儒家伦理中的孝道在中国“母性崇拜”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又将作为母亲的女性推到社会主体文化表述者位置。这形成中国女性处境不同于西方女子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女神”般的母亲形象与处于男性附属地位的“女从”形象两极化表现的缘由。它导致中国女性在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解放的自觉性方面整体地迟钝于西方女性。  相似文献   
54.
《先秦女性社会地位研究》一书,从“学术反思”的视域对先秦女性社会地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先秦女性社会地位是历史上形成的,是各种文化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部落社会到文明社会初期,正是这些文化要素促成了两性社会地位的逐步分化。进入文明成熟期后,男性主导的社会通过各种制度性文化规范巩固了两性社会地位的分化。在这些文化规范制约下,女性已经认同了男性社会所赋予她的性别角色。该项研究具有突出的问题意识,其结论及研究方法对当前性别社会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5.
Women entered the paid workforce in unprecedented numbers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Yet recent years have been witness to a creeping reversal in women's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Why did the revolution stall? In response to debates over a “natural” limit to women's employment, or a cultural backlash against the dual-breadwinner household, we consider an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namely whether immigration has slowed the growth in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Using CPS data from 1998 to 2018, we show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share of immigrants and children of immigrants in the population has reduced overall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However, immigration accounts for relatively little of the retreat from the labor force. Instead, the compositional effect of population change is overshadowed by behavioral shifts that affect both natives and immigrants. Lower participation rates among native-born women accounts for most of the overall decline. Despite persistent differences, we also find substantial convergence in the labor force behavior of native-born and foreign-born women, which bodes well for the long-term economic incorporation of immigrants and their children.  相似文献   
56.
从本质主义的走向发生学的——女性文学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出历史地表之前这一命题的提出和展开,意味着在发生学意义上对中国近现代女性文学进行考察。这一思路非常重要。较之用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直接阐释和分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女性文学研究,它更多地离开了本质主义的考察,而进入到中国现代女性文学自身生成与发展的历史性的描述之中。中国近现代女性文学带有鲜明的女学生的文化特征。迄今为止,中国女性解放运动和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道路与西方有着根本不同的路向和特征。因此,中国的女性文学研究不能仅仅依靠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本质主义的规定,而必须回到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现实中来,在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化现实的基础上感受和理解中国女性的解放之路,感受、理解和阐释中国的女性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57.
本文通过透析《啊,拓荒者!》中四对悲剧婚姻,探讨凯瑟悲剧婚姻观的实质、成因及其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8.
利用2010年"陕西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使用分层线性模型,对农村老年女性生殖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农村老年女性患有生殖系统疾病,并且过去2年中做过检查的很少。影响农村老年女性生殖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状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影响老年女性生殖健康检查的因素主要有:个人经济状况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区因素中仅是否设有妇幼保健站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女性农民工职业边缘化现状透视,了解职业角色对女性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态、社会地位、发展前景的重大影响,深入分析职业边缘化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并进行对策层面的认真思考,围绕扩展女性农民工的视野、提高群体的综合素质、改变消极的就业态度,以及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等,促使女性农民工改变职业边缘化状态,谋求在城市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60.
我国的自杀率在过去20多年出现了一个明显下降的趋势。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有二:一是农村自杀率的下降影响到全国自杀率的下降,二是农村自杀率的下降受到农村女性自杀率下降的左右。针对农村女性自杀率下降的原因,文中的分析着重于改变中国社会结构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即我国境内大批农民离开乡土到城市打工。我国农民的打工潮包括女性的广泛参与。到最近几年,女性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打工的人数每年有4000万之多。农村女性的大规模迁移规避了三种既往的自杀风险,即农村女性既往的从属地位、既往的家庭纠纷、既往的自杀工具。所以,农村女性的迁移是分析中国自杀率下降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