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9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民族学 | 8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49篇 |
理论方法论 | 9篇 |
综合类 | 263篇 |
社会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傅有德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8
从神论、经书和基本学说三个方面对犹太教与儒学进行比较性研究,就会发现和典型的一神教犹太教相比,儒学属于多神教或带有浓厚的多神教的色彩;犹太教的经书长期被视为神的启示,而儒学的经典则被认为是人言,因而神圣性与权威性不足;犹太教是以神为中心的宗教,而儒学的基调则是人本主义的。二者的某些方面可以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22.
姜桂栩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8-25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弑父情节负载着复杂的哲学神学内涵。在小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基于"约伯的困惑"展开关于上帝存在的思考;以"假如上帝不在"的逻辑结果否定了对上帝的理性证明,反证了上帝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而昭示了通过爱、通过信仰超越生存困境的拯救之路。小说反映了19世纪俄罗斯社会最深刻的信仰危机与心灵焦虑以及寻求精神家园的苦恼。 相似文献
23.
人类历史领域是有别于自然规律的自由王国,其特征是世界性、未来前瞻性和开放性。因此,历史哲学断不是如同封建中国文化那样停留在封闭的农耕自然民族状态,而是进入开放的面向未来的历史和自由的视野。自由的历史领域以人为本,而在必然的自然领域,人却是手段。自然和历史,民族和世界,既往和未来,封闭和开放,必然和自由,是两个分离的领域。自然界没有历史和自由,历史中也没有必然。历史同自然脱离,形成逐渐向上却充满自由的道路。民族的概念从属于自然,而不是从属于历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自然的;越是历史的,就越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24.
人神关系的探讨不仅是基督教也是西方文学中表现的重要主题之一。但上帝的形象远非禁止不动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霍桑所著《红字》中A字的象征意义的变化揭示出上帝的形象由神性向神性与人性结合的变化。 相似文献
25.
尼采的宗教批判对20世纪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的宗教批判包括两个相反的过程:从神到人的人获得解放的过程和从人到神的人走向自我毁灭的过程。文章分析了这两个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20世纪的双重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尼采的宗教批判做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6.
路云亭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51-61
儒学的无神论观念限定了中国神学体系的发育,儒学的静养哲学亦遏制了中国舞蹈业的发展.义和团的请神附体上法仪式担负起短时期、大范围内为民众造神的任务.义和团的巫术表演对中国巫术舞蹈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所引发的巫术舞蹈的普及、推广和革新工作影响甚大.义和团巫舞直接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和民间巫术的表演传统,并引起晚清巫术舞蹈业的兴起.晚清高层权力的剧烈变更触动了义和团选神制度的勃兴,义和团在公共空间动作感强烈的团队表演现象,不仅象征性地张显了权威,亦完成了整个帝制时代最后一次巫术舞蹈的复兴运动. 相似文献
27.
美国当代犹太作家E.L.多克特罗于2000年出版了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上帝之城》。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站在世纪之交的制高点上,对20世纪的"世纪病"——信仰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反思,并在批判继承奥古斯丁宗教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伦理道德,创造性地建构了"进化派犹太教",倡导一种现世的、当下的信仰。面对人类日益加剧的信仰问题,多克特罗以一个作家的责任心,在后现代文化的荒漠中指出了一条可能的出路。 相似文献
28.
美是有神性的——奥古斯丁美学思想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西方中世纪教父时期美学思想的最大代表,奥古斯丁把上帝当作美的本体,从基督教神学的角度思考美学问题。其关于上帝的美、精神美和物质美的思想为解决古希腊罗马美学中具体的、可变的、有限的美与普遍的、永恒的、无限的美之间的对立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把“美与丑的对立统一、和谐、映衬”的观念引入美学中,给予丑一定的美学地位,从而丰富了西方美学史范畴的内涵。奥古斯丁论述审美经验专注于人的内心世界,这是其美学思想一个不同于古希腊罗马美学的重要之处,在许多方面决定了西方中世纪美学发展的基本方向;强调艺术应该具有形而上的价值,其使命在于歌颂上帝和为宗教神学服务,从而为西方中世纪美学对艺术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张贤雷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80-86
泰山神信仰既被纳入了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封建王朝官方正祀,独具强烈的政治色彩,又是中国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宗教特点和民俗特色,反映了泰山儒释道文化互动交融的变迁过程。其中,儒家文化是泰山文化的主脉,对整个泰山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使泰山文化更具理性高度、人文关怀和象征意义 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以及两者世俗化背景下伴随的民间信仰文化,是泰山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使泰山文化更贴近民众,带有出世的超然与神秘,为泰山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于宗教神圣性的传播手段和受众基础。 相似文献
30.
季蒙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1):77-86,102
本文试图通过易学思维的角度,实际上也是一般的中学思维角度,对康德批判哲学进行一个观察。康德哲学有一定代表性,尤其他对经验问题的安排,以及道德论作为神学出路的消息,很值得注意。对留意文化比较与批评的学者尤其如此。相比照而言,中学对形上下问题的传统安顿,便包含着人文读解的重要信息。同时还想说明,科学在其原发过程中是有反科学的机制推动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