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826篇
社会学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61.
新宁县瑶族乡濒危方言“峒话”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阳市新宁县的麻林、黄金两个瑶族乡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汉语方言,当地人称之为“峒话”,根据实地访问与问卷调查,发现此方言已属于“方言岛”式“濒危方言”,并从代际语言传承(母语使用能力)情况、峒话使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丧失母语人口的数量比例)、现存语言使用域的走向、族群成员对母语的态度等四个方面确定其濒危层级为2~3级。  相似文献   
162.
广州话二字格词语取材于粤语区人民的日常生活 ,具有浓厚的百越人文色彩 ,是岭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和广州话三、四音节的惯用语一样 ,在结构上具有稳定性 ,在语义上具有凝固性 ,在句法上兼备词和词组的特征 ,在风格上属于口语范畴。由于其音节结构和使用特点都很接近汉语双语音节词 ,因此“词化”程度颇高  相似文献   
163.
方言与文化研究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罗常培的《语言与中国文化》和崔荣昌的《四川方言与巴蜀文化》等三部专著的具体分析 ,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语言 (方言 )同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4.
以湖南龙山靛房乡土家语语音系统的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靛房土家语音系的系列变化,探究其变化的规律及原因。靛房土家语音系的变化表现在声调、声母、韵母以及语言的节律等方面。整个音系与当地汉语相似,这种变化是汉语的深度渗透和强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5.
长期以来,巴蜀语言学一直以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为研究框架,重视语言的"本体"描述.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语言的多向交流,巴蜀语言面貌已发生悄然变化,这就使得很多依靠传统语言学视野的研究出现了局限性.本文旨在倡导一种语言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即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手段去观察巴蜀地域的语言--诸如方音、词汇、方言岛、言语社区、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文本作品语用等的演变,以此构建全新的巴蜀语言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66.
宝鸡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在声母、声调等三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自都有对应的规律,就宝鸡方音与普通话语音声母的对应而言,在翘舌音与平舌音、双唇音与唇齿音、尖音与团音、前鼻音与边音、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等方面,规律十分显。  相似文献   
167.
试论《说文解字》所收方言词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列过 《唐都学刊》2001,17(3):100-103
许慎《说文解字》中标明的158个方言词语,其在区域上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相对集中,二是以汝南为中心扇状分布。文章对其形成原因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8.
浅议韩小窗子弟书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小窗是子弟书发展史上成就最高与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他与罗松窗等人一起奠定和完善了子弟书的形式和体制。他的作品大都是对传统题材的再创造。他在言情、写景和叙事方面既继承了俗文学的传统 ,又注意从诗词中汲取养分 ,使其作品至今仍以各种曲艺形式传唱不衰。  相似文献   
169.
《黎川方言词典》一书“ε ”韵字的发音并不符合黎川县城一带的语音实际。其发音不是来自该书的调查地 :黎川日锋镇、潭溪乡一带 ,而是来自离县城很远的宏村镇、樟溪乡、西城乡等地。词典中的“ε ”韵字当一分为三 :“oi ” ,“ei ” ,“ε ”。本文就此析别。  相似文献   
170.
古入声字在河南话与普通话中的调类分派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话较之普通话字的调类存在不同 ,主要就是古入声字在二者中的调类分派不同。根据有关资料和语音实际统计 ,全部常用 80 0来个古入声字 ,分派不同的约占 50 .2 %。这主要是前者阴平居多 ,约占总数的 56.2 % ,而去声仅占 13 .0 % ;后者去声居多 ,约占总数的 4 3 .6% ,而阴平仅占 19.4 % ;当然二者其它各个调类所含古入声字也均有不同。从多种角度进行的比较研究 ,可以给人较为准确和清晰的认识。据此掌握住每一个古入声字的普通话声调 ,对河南人学好普通话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