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826篇
社会学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41.
浅议海南话     
庄翠娟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6):153-154,152
本文探讨海南话成为当地弱势语言的原因,以及研究和保护海南话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2.
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是指语言运用上的变化和差异 ,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的语言的变体表现出来。本文就“洋泾浜”现象分析了语言变异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进而指出只有规范化的语言才能加强各地人民间的相互了解 ,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43.
常德方言表程度加深的形式和手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德方言表程度加深有多种多样的语法形式。这些语法形式主要通过附加、重叠、句法组合和语音变化等手段构成。这些形式和手段与普通话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844.
普—方对比研究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普通话与方言的对比,尤其是与中介语的对比研究,使用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教育测量学、实验语音学和音位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和实验研究,可以解决普通话水平测试在各省的具体实施中“错误”与“缺陷”的界定问题,也可以对该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现状进行评估检测,为“语调偏误”的确定提供较明确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5.
通过对成都方言新词汇中部分名词、动词、形容词构词理据的分析,揭示了它们各自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及其所体现出的民间文化风貌,阐释了方言词汇尤其是方言新词汇对成都人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心理所具有的文化镜像意义。  相似文献   
846.
四川彭州方言语流音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流音变是普通话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普通话水平。本文在方言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彭州方言语流音变的类型,归纳了彭州方言语流音变的特点,进一步总结出该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在语流音变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47.
《古汉英粤方言字典的电子化及其保护与应用研究》是广州大学图书馆承担该校科研项目之一。该课题根据 19- 2 0世纪的三部粤语方言词典的编纂特点以及研究者的要求 ,设计了《古粤方言词典语料库》系统的数据结构 ,并实现了词汇检索、词汇统计等系统功能 ,使这三本珍贵的粤方言词典得以数字化。这是对地方文献古籍工具书保护研究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848.
《普通话方言基础的再检讨》一文的作者提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北京话的范围是什么?二是北京城区话自身的缺陷使它难以作为普通话的语音规范。进而主张“以哈尔滨中年知识阶层的口音为标准音”。这种模糊认识的蔓延,将会成为实现语言标准化的阻力,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普通话语音标准的科学内涵及历史溯源作一番再认识,对普通话语音标准的含义及普通话与基础方言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49.
新洲方言的入声自成独立调类.中古入声字除少数已派入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五个调类外,其余绝大部分在新洲方言中仍保持入声调类.但现今新洲方言的入声:一、已失去了塞音韵尾,也没有喉塞音韵尾的发音趋势.二、发音不很短促,而是稍稍缓长.新洲方言的入声正处在向阳平等调类继续转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50.
论汉语方言的语流音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汉语方言的变声、变韵、变调,以及轻声、儿化及其他小称音变等,可统称为语流音变。它不是纯语音的联合音变,有时是为了区别词义和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而形成的。各种音变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顺序,一般从连读变调开始,而后产生轻声,进一步发展为合音(包括儿化、小称变韵和小称变调)。各种音变是唐宋以来多音词大量产生后发生的,是自北向南扩展的,现代方言中是北方变得多,南方变得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