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826篇
社会学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本文选录了景宁东坑畲话中比较常用和与普通话差别较大的有特色的词语  相似文献   
852.
在宋元时期是近代汉语语音发展的重要时期。汉语语音史上许多重要的语音现象在宋元时期发生,发展或趋于完成。其中阳声韵-n、-η韵尾之间合叶现象在宋元时期吴语地区押韵材料中较为多见。通过考察现在吴方音的语音现象,试图解释吴语中的n、η之间的相混现象。  相似文献   
853.
内蒙丰镇话的指示代词有近指、远指及中指三系之分,这三系内部,及系与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分工。  相似文献   
854.
本文从新疆汉语方言中的维吾尔语借词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察了借词所反映的新疆维汉民族之间的语 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55.
河陇上古时期汉语方言地理的变迁是与边塞防御区的盈缩密切相关的.所以边塞地区戍卒战守、移民屯垦以及新辟疆土的郡县设置就成为汉语言扩展的主要标志.秦汉时期是汉语向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的绿洲及温暖河谷扩张的重要时期,河陇上古汉语方言区域的分异与整合,正是这一变迁过程的具体反映,这次拓展为汉语言成为河陇优势语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56.
三峡峡口方言词汇的构成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是长江文明的重要区段 ,对其方言的调查和研究有助于三峡文化以及长江文明的发掘与认识。三峡方言的研究 ,根据历史文化和语言的特点来考察 ,应可自下而上细划为峡口、峡腹和峡尾 (或峡端 )几段来进行。本文据于峡口 ,以近 5 0年来的词汇现象为调查对象 ,由时间、空间以及时空综合的视角 ,将其词汇构成来源归纳于古语保存和留用、自行设计和造作、引进通语和外言的框架之下 ,对其语词进行了列举说明  相似文献   
857.
南方方言中都存在"有 VP"结构,而普通话中没有此结构.这个区别关涉到该结构的来源.本文从南方方言的形成来探讨"有 VP"结构的来源,认为"有 VP"结构来源于南方方言的共同底层--古越语.  相似文献   
858.
南北朝时期南北语言差异很大,这种现象从南北朝时期就有学者关注,直到今天也一直是汉语史学家所研究的重大课题。该研究从南北朝时期南北方言词语的角度对这一重大课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揭示南北朝语言差异提供某些资料。  相似文献   
859.
东北方言中的及物动词gáo ,虽然只有读音和意义 ,至今没有字形 ,却顽强地生存于东北广大地区人民群众的口语之中 ,这是客观的语言现象 ,必须认真地加以研究 ,旨在探索出正确运用该词的规律  相似文献   
860.
胡云晖 《阴山学刊》2014,(3):30-33,74
旧时包头,因为社会构成极为复杂,所以其社会语言也非常丰富,许多行业由于历史传承的原因及生存的必要,几乎都有自己的隐语行话。作为一种语言形态,隐语行话具有交流的属性,所以不可避免地要有开放的一面,日久天长,自然有一些词语就进入了方言系统,成为地方方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搜集和整理这些已经过时和即将消失的语言,对于研究和了解“走西口”以来包头各行各业发展的历史,以及如实反映当时的风俗民情、社会风貌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