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826篇
社会学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1.
该文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新疆汉语与维吾尔语语言接触中的部分语法现象,探讨了新疆汉语方言中部分非规范句式产生的原因,反映出汉族与维吾尔族在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各民族平等相处、共同发展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912.
广丰方言的语气词构造整齐而有系统,从音节声韵和音节构成上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而读音上则有轻重读和高低调的区别。广丰方言的语气词在表示陈述、祈使、感叹和疑问的句类语气的同时也带有复杂丰富、区别细微的具有积极表达功能的情态语气。  相似文献   
913.
中国河南长葛方言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两种读音及其演变,与普通话相比有自己的特点,而长葛话三组声母的归并情况和《中原音韵》时期的情况更相似;长葛话可能是处于《中原音韵》和普通话之间的语音状况,而又正向普通话逐渐靠拢。  相似文献   
914.
石湾话和广州话虽然同属粤方言,但石湾话在声韵调方面都有不同于广州话的地方:1、声母,1)古透母字和定母平声字念喉擦音[h](广州话念[t’]),2)古影母开口(?)二等字念零声母(广州话念[(?)]),3)古喻母字声母念喉擦音[h](广州话念零声母);2、七个特殊韵母[eu]、[em]、[en]、[et]、[ep]、[(?)m]、[(?)p],它们分别是中古一二等韵高化或圆唇化而成的;3、阳平调的凋值念高降42(广州话念低降21或低平11)。  相似文献   
915.
川北方言"ABB"式叠字摹状与语义例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北地区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其方言既统一于四川方言,又有独特的构词和表义特点."ABB"式叠字便是其中一类,构词稳定,表义丰富,在民间运用广泛,至今仍成为富有生命力的语言之一.本文主要从这类叠字在"摹状"中表现出的语义和在日常运用中的表达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阐释.  相似文献   
916.
湖南沅江话中语缀“几”和“子”的词汇意义虚化,能产性强,大多构成名词性词语,其构词情况不同于普通话词缀“儿”和“子”。相比而言,沅江话中的“几”和“子”的构词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917.
规范型辞书应以身作则,在释义时尽量避免使用方言词,否则会损害自身的"规范"形象,同时也给使用者带来理解上的障碍。以"规范性"著称的《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时还是使用了一些方言词语,这与规范宗旨是相抵捂的。  相似文献   
918.
针对推普形势下的汉语方言现状,谈目前方言研究的应对策略。文章首先界定了普通话与方言的概念,提出推广普通话不是以消灭方言为代价.指出普通话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方言研究的宝贵成果,方言研究应与普通话的应用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919.
古汉语发展为现代汉语,官话人声的消失是其声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官话人声的发展、演变进程中,人声的发展一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共同语的逐渐普及,其发展演变的趋势又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即越来越接近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官话人声发展中的上述规律,在重庆方言的发展演变中有其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920.
文章对"直译体"代表作<元朝秘史>译文中作为语法化后位成分"行"表示方位处所和表示受事、对象的两种特殊用法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一力证探讨了汉语青海方言与蒙古语的关系.初步结论为蒙古语的影响渗透是现代青海方言语法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