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327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Most conventional studies of the former Australian Liberal–National Coalition government refer to its neo-liberal ideological agenda: its concern to reduce government interference with free market outcomes by restricting access to social security payments. That analysis suggests a substantial retrenchment of the Australian welfare state based on redirecting responsibility for the disadvantaged from government to corporations, private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Yet there is increasing evidence from reliable sources that the government has not reduced social expenditure, and that increasing resources have been directed, particularly via the family payments system, towards some disadvantaged groups such as low-income families and the aged. Utilising the theory of the US political scientist Paul Piers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joint paradox of Australian neo-liberalism: the punitive treatment of some disadvantaged groups such as the disabled and lone parents versus the generosity towards other groups and, more generally, the growth rather than decline in social expenditure. The author asks what this paradox tells us about the likely future of the welfare state in Australia and elsewhere.  相似文献   
102.
当下中国的人本主义发展理念的生成与弱势群体问题有着内在而深刻的关联,人本主义是弱势群体保护的根本性哲学基础与现实出路.人本主义蕴涵了弱势群体保护的价值追求:人是目的;廓清了弱势群体保护的道义基础:社会平等;明晰了弱势群体保护的发力源泉:国家责任;标示了弱势群体保护的有效路径:共享发展.人本主义语境下弱势群体保护的实质是对现代性危机的破解,其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诉求.  相似文献   
103.
经济财富增长而“幸福指数”却止步不前。为解释和解决这种“幸福悖论”,幸福经济学引入了适应水平、期望水平等一系列新理论。侧重幸福感问题的社会学研究者则倡导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开发导向幸福的“激励因素”,主张将“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作为立法与立德的基础。不同学科的使命与问题意识不同,对“幸福悖论”的解释与解决存有显然的分歧,幸福悖论研究尚待深入和拓展。  相似文献   
104.
轩明飞 《社会》2006,26(4):145-159
旧村改造是城市化土地扩张的政策推进过程。由于土地、产权等相关制度建构的先天缺陷,开发主体行为能力的不足,地方政府与企业常常对改造的社会成本采取规避的态度。社会成本规避与转嫁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从而形成了政策选择上的悖论。  相似文献   
105.
学者们对于现代性给予不同解释,莫衷一是。对于东方国家而言,现代性是充满了一系列悖论和冲突的状况。在政治学意义上,现代性是导致出现绝对自我、人们过度解放和伦理丧失的现代性政治困境的“政治方案”。现代性危机源于现代性的本质——以人为中心的主体主义,表现为人类内部的冲突、斗争达到紧张状态,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致命的冲突。解决现代性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超越现代性。探讨人文学术的后现代之路,实现人文学术的后现代转型,是超越现代性的重要方面,既是学术关怀,也是社会关怀。  相似文献   
106.
庞涛 《南都学坛》2000,20(2):75-78
少数服从多数是始终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本原则 ,而“投票悖论”却揭示出这一原则本身可能出现的多数人意志对少数人意志实施专制的倾向。忽视少数人的权利会在集团行动中产生负效用 ,从而导致行动成本的递增与制度本身运作的低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及其运作程序 ,在现行两种社会制度下的民主制度中表现是不同的。只有社会主义的民主 ,才能真正体现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7.
作为面向现代性的韦伯法律理性化的理论所包含的悖论,乃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二律背反,以形式理性化为特征的法律现代性体现了现代法律正当性论证的一元现代性学术诉求.尽管形式理性化的法律现代性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价值,但是要破除法律理性化中的悖论就必须引入多元现代性论证的视角,立足于不同文化中的理性结构,为多元现代性法律制度的正当性建构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08.
All 2 × 2 games are classified into eight configurations, following three natural criteria, and prototypes given for each, especially as concerns the Newcomb and chain-store paradoxes. Two pseudo-dynamic properties, move priority and dynamic inconsistency, are examined in that framework, as well as more specifically, the problem of the origin of social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09.
透视哲学研究中的计算建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哲学研究方法在本质上主要是思辨的,但随着非线性科学与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哲学研究中也兴起了全新的计算实验方法。对于那些思辨哲学问题,通过计算模型,可以给出更加形象直观的刻画,从而揭示原先无法认识到的深层内涵。因此,可以把计算化的哲学模型看作是具有复杂结构的思想实验,它打破传统哲学的非精确性,使得计算资源可以为哲学研究发挥作用。这为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10.
    
选择与资源禀赋相协调的技术进步类型将有效提升物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采用Malmquist-TFP指数分解法,对1995—2015年中国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对不同类型要素禀赋地区的要素投入偏向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不考虑能源投入以及碳排放强度时,物流业全要素的生产率被显著高估,且资本密集型地区的TFP增速最高;其次,多数地区的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大于1,要素投入偏向于资本的使用以及劳动力的节约.从不同类型的要素禀赋地区来看,技术进步的要素投入偏向与地区要素禀赋并不完全匹配,且存在技术选择"悖论",这是导致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重要原因.因此,应深化要素市场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选择与要素禀赋类型相匹配的适宜技术,降低技术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