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1篇
社会学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8 毫秒
81.
伯林提出了自由主义一元与多元化的价值悖论。伯林与拉兹、罗尔斯和哈贝马斯,或坚持多元论立场而取消一元论,或坚持一元论的同时充分应对多元论问题,但都无法完全避免价值论的紧张难题。哈耶克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否定性的价值观,可以与多元论和谐共存。他认为,自由主义的危机不是自由主义内在的一元价值与多元论的危机,而是伪自由主义对真自由主义的挑战的危机。   相似文献   
82.
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个历史时期.西方服务型政府理念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有密切的联系,以其为基础的政府的根本目的即保障个人的基本权利.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古典自由主义主张消极的政府服务观念.经过理论转型,新自由主义实现了政府服务职能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变.  相似文献   
83.
凌文豪 《北方论丛》2004,(6):111-114
当代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是市场化和自由化,复兴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理论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理论基础,它极大地促进了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进展.我们要在看到新自由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理论地位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新自由主义理论并非尽善尽美,力求在我国积极融入全球化过程中最大化地做到"趋其利,避其害".  相似文献   
84.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自由主义作家,沈从文艺术创作既表现出与其他自由主义作家共通的一面,又体现出其作为“乡下人”的鲜明特色。对文学作为艺术本体的坚持实与其强调“偶然”、“情感”、“原料”的思想认知系统与信仰世界相关联的,同时也是其作为“乡下人”自由主义立场在创作上自然而然的表现。  相似文献   
85.
20世纪初,中国政治文化的主题从"大同"转向"自由",实质是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的重组,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社会基础。通过对大同政治逻辑和自由政治逻辑进行梳理,揭示大同政治逻辑转向自由政治逻辑的时代意义及其相应的制度性内容。  相似文献   
86.
回顾近十年来海内外华人学者关于文化现代化的研究 ,不仅有利于为探索新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道路提供理论借鉴 ,同时也有助于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本文围绕中国文化应当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 ,从文化观和方法论的角度 ,综述海内外华人学者中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三大学派关于文化现代化的思想和观点 ,进而阐述文化现代化研究在这一时期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87.
张志平 《学术探索》2005,1(1):118-123
沈从文的中国梦是他基于其审美主义理念对"中国"的艺术想象。他梦中的"中国"是一个完全以人性为原则建构起来的理想社会,文学和教育是他为这一梦想设计的实现方略。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政治文化语境中,他一直恪守着通过思想文化变革,参与现实政治实践这一"大政治"的胸襟、理念和思维方式,这使他只能宿命般地走在梦中的道路上"向人类远景凝眸"。  相似文献   
88.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关系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跨国公司(TNCs)与东道国政府关系主要有自由主义(liberalism)、新帝国主义(neo-imperialism)和新重商主义(neo-metrcantilism)三种传统范式。20世纪90年代以前,新帝国主义和新重商主义分别被用来解释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并作为东道国制定外资政策的依据。90年代后全球跨国公司及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表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合作多于对抗。由于传统范式显而易见的局限性,因此必须寻找新的理论范式来解释基于合作和互惠的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关系。新范式基于社会性嵌入(social embeddedness)认为,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合作多于对抗。  相似文献   
89.
在<独立评论>刊行时段(1932年5月至1937年7月),适值寇深祸亟,国内民族主义大兴,胡适与蒋介石的政治关系渐趋融合.1938年,胡适曾公开声称"已无反对政府之余地",明白表示不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统治.在中国面临着严峻国难的形势下,胡适更注重从民族主义视角去评价当时的国民党蒋介石统治,更加关注和理解国民党政权的"带民主色彩的制度"以及蒋介石统治的"进步",并最终加入这个政权体制,做一个国家的"诤臣"、政府的"诤友".而当时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由民族主义而产生的政治认知和行动取向的转变,也促使胡适放弃"独立"于政府势力之外的政治立场,转而与蒋介石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