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83篇 |
免费 | 47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篇 |
民族学 | 12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351篇 |
理论方法论 | 80篇 |
综合类 | 1185篇 |
社会学 | 14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84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98篇 |
2011年 | 187篇 |
2010年 | 95篇 |
2009年 | 89篇 |
2008年 | 114篇 |
2007年 | 132篇 |
2006年 | 133篇 |
2005年 | 106篇 |
2004年 | 115篇 |
2003年 | 99篇 |
2002年 | 96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马群晋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6):27-29
在哲学领域中,长期存在着两个基本矛盾:哲学命题的普遍性与精确性的矛盾、哲学方法的非程序化与程序化的矛盾,它们也是广谱哲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广谱哲学从辩证结构主义的视角,采用广义量化的方法,分析解决这两对矛盾,把传统哲学的思辨形态转化为现代科学形态,是哲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2.
刘衍永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1):107-110
从哲学上研究个体发生有必要且有可能,弗洛伊德、科尔伯格、皮亚杰从不同角度对个体发生问题作了研究,但都存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视个体发生问题,但它仍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对创立马克思主义个体发生哲学理论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3.
发展哲学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我国当代发展哲学研究大体经历了两个时期:起始期和发展期,即发展哲学研究的学科意识唤醒期和体系意识推进期。在此过程中,发展哲学研究既取得了一定成就,又存在一定的缺失。就缺失而言.主要是学科界定不清,学科特质不明显,其症结在于以狭义解释屏蔽广义解释,大大限制了发展哲学研究的新视野。因此应以马克思主义过程辩证法重构发展理念.理解发展哲学。 相似文献
1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集中反映了马克思的劳动观,马克思在其中第一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分析了劳动的二重性,揭示了劳动的本质及其价值。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观,对于我们正确评价资本主义社会,促进人自身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推进劳动方式的变革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晖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59-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人权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人权,怎样才能实现和保障社会主义人权”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本文从社会主义人权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人手,阐述了社会主义人权的主要特点,以及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人权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实现社会主义人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性——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源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1(6):655-661
如何看待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普遍性格,是20世纪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因其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答而创造出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区分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容,把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转化为方法论,去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在宇宙观的意义上建构了融普遍性与特殊性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方法论,在世界历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上衡论中国文化的变革和未来走向,从而创造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7.
薛金慧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4-7
艾思奇可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他的代表作《大众哲学》先后出版了30多次。究其成功原因,是书中语言表达尽量避开高深的理论,通俗具体;写作手法上能够对问题反复阐述;写作内容结合实践的需要和人民大众的思想实际;写作特色上紧扣时代,做到与时俱进。正是在此书的启发和影响下,千百万在黑暗中徘徊摸索的青年才看到了光明,从而走上革命道路。当前,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项急需研究而且关系重大的问题,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可以为今天的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化哲学》是施韦泽生前发表的一部最重要的哲学-伦理学著作,是中国读者了解施韦泽提出和论证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方法和过程,并且探讨其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关系的最好资料。《文化哲学》的文化批判是其文化哲学的起点,敬畏生命伦理学则是其文化哲学的结论。而施韦泽所体现的向东方思想的转向和跨越,使其原本还没有直接针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敬畏生命伦理学成为当代“生态伦理学革命“的先声,并由此成为当代生态文明的思想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发展理论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理论,其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以及制度变迁的作用.但发达国家理论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的建立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及分析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并以此指导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林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3):60-62
在新的形势下要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从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范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市场经济一般理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济理论。在研究过程中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坚持作为广大劳动群众根本利益代言人的立场,大胆创新,并且批判地借鉴西方经济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