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2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篇 |
民族学 | 12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351篇 |
理论方法论 | 80篇 |
综合类 | 1185篇 |
社会学 | 14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84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98篇 |
2011年 | 187篇 |
2010年 | 95篇 |
2009年 | 89篇 |
2008年 | 114篇 |
2007年 | 132篇 |
2006年 | 133篇 |
2005年 | 106篇 |
2004年 | 115篇 |
2003年 | 99篇 |
2002年 | 96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关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云飞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3(3):248-252
本文主要从逻辑、历史和文化心理的角度,分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观点,指出哲学的学科性质不能归结为科学,“科学的”只能作为一个修饰词来限定哲学。把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科学”是特定文化时代的产物。保持哲学的独立性是使其自由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2.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息”创新方法运用于社会学和现代生态学的研究,使生态问题同自然界、社会在控制论和信息高技术中达到高度的综合统一。而传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创立的定性观念和经验的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对复杂的生态系统的动态描述。因此,对有机的多因子系统的信息目标控制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态控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3.
李炳昌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22-25
科学家的责任是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科学家恪守学术责任,探索真理,为社会增加客观知识系统,致使科学事业兴旺发达;科学家承担社会责任,审慎确定科学研究方向、研究手段和合理应用科学,以保证科学健康发展。科学家的责任推动科学不断地进步。 相似文献
104.
陈一收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9(5):70-76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凸显期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更高的起点上接受着多领域、深层次、高难度的挑战。伟大实践的独创性、挑战性、风险性加大了方向指引、范式论证和问题诠释的迫切性,现实中的范式质疑、价值对立、形式排斥和思想挑战引起了理论创新的内在紧张。客观感知现实,科学分析矛盾,自觉把握问题,寻求时代策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自我超越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5.
回顾与前瞻:关于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娟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21(1):5-10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在研究方法上的突破有三点:一是加强了理论体系的研究,表现为对原著的研读、提炼和反思;二是加强了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思考,包括对历史经验的分析与升华,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等;三是提出了建立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体系的概念,包括马克思主义妇女学的学科的构建。另外,在理论层面的进展还包括比较系统地思考了妇女解放与阶级解放的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妇女地位的关系以及妇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等;在现实问题上的突破,则主要表现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比较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6.
张亮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154-157
推行哲学通识教育,当务之急就是要积极探索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为核心的通识教育模式.符合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的哲学通识教育应当以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世界,学会做人”为宗旨,应当引导当代大学生成为具有世界眼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应当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思维训练,同时还需要寻找到既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7.
本志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3-67
李达的法理学体系以中国近代正统法理学教科书体系为叙述模式,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对法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范围进行了重新解读;科学阐释法理学的法律与国家的关系、法律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法律的属性等基本内容,试图构建与以往各派法理学有很大不同的适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体系。李达在中国近代法学学术竞争的语境下,既保存原来的法律话语体系以利于法学范畴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又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法学研究范式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也是适合中国实际的。 相似文献
108.
郭继海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25-30
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成为绝大多数人甚至全人类的信仰并化为实际行动。大众化有多种或者说有不同的程度。大众化与时髦、通俗化、普及化、庸俗化都是不同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不完全相同的论题。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条件是在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把理论化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信念并落实到行动上。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行动上的辉煌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的辉煌成果。共产主义的全面实现是全人类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行动上的最高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9.
许俊达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4)
亨利·德曼的“新社会主义哲学”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基础上,并与资产阶级哲学实行联姻,德曼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搞》中的“新发现”表明的不过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严重曲解,这一哲学不仅在理论上没有给社会主义运动贡献新东西,而且在实践上蜕变成了与法西斯合流的反动力量. 相似文献
110.
郭长春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5):81-83
《理想国》中的苏格拉底有两种不同的叙述形式。一种是纯粹的哲学推理式叙述,一种是饱含形象的诗意叙述,它们分别指向不同的对象。在伊尔神话中,苏格拉底一方面用诗的形式来吸引大众,另一方面又要使这种吸引保持它的哲学导向。诗的体式的采用、对神话的改造、言语叙事的含混都是他试图缓和这种冲突的精湛技巧,这使这则神话充满了张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