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1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22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6篇 |
理论方法论 | 7篇 |
综合类 | 142篇 |
社会学 | 4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21年1月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多地零星散发,各地陆续发出就地过年的倡议。基于手机信令大数据的分析表明,就地过年政策会鼓励人们择期返乡:2021年春节返乡人数仅是2019年同期的45%,清明返乡人数则达到2019年的1.76倍,二者存在替代效应,且返乡地远的人2021年更倾向选择清明返乡。此外,就地过年政策中的现金类激励政策效应显著,其他类政策则不然。因此,可从需求端入手探讨缓解春运压力的可能途径,以及解决我国城镇化过程中体制性问题和矛盾的可能方案。 相似文献
52.
火把节与"火把节文化圈"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把节起源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先民祭祀火神的“火节”,通过民族的迁徙与分化、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战争等因素,逐步扩展成我国西南地区诸多民族的一个共同的综合性节日;火把节也由一种单一的文化现象,逐渐演变成为了一定地域的共同文化节日,这正是各民族长期相融、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3.
王仲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2):110-116
历年春晚对广告行业的违规问题时有批评。表现在春晚语言类节目对广告业缺乏行业自律、发布虚假广告、违规插播广告等现象进行大胆的讽刺以及歌唱节目对广告业表达的希望。春晚对广告行业违规问题的批评一方面折射出我国广告业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也对广告业发展起到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54.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20多个藏、土、汉族村落,每年农历六月自发举行一次盛大的民间活动--"六月会".它已成为国内外许多从事民俗学、民族学和宗教学等研究的学者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种奇特的文化事象进行简单的勾勒和浅析. 相似文献
55.
Terence Heng 《The Sociological review》2015,63(1):57-78
In this paper I consider the material ways in which individuals overlay an imaginary, ethnicized secondspace in the form of a spiritual realm onto their state‐defined, lived firstspaces. Through the use of temporary roadside altars and shrines, I argue that this imaginary space is reified into transient aesthetic markers that subvert state‐mandated, purpose‐built structures and ethnic narratives, allowing for alternative versions of diasporic ethnic identities to be performed and consumed. Through the use of a case study of a suburban town centre in Singapore, I employ a mix of visual and sensorial observation methods and take the role of a hungry ghost during the seventh lunar month, exploring the material manifestations of ethnic imaginations. 相似文献
56.
文章选择“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节庆与媒体报道的密切关系,运用媒体影响力指数模型分析了吐鲁番葡萄节媒体影响力与媒体报道的关系。认为,吐鲁番葡萄节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节庆活动,对媒体的影响力却不尽人意,除了本省区和北京、广东外,它对其他省区的媒体影响力明显弱小。这很不利于吐鲁番旅游品牌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57.
58.
魏振东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1):62-63
“采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常见主题之一。从发生的时间上看,采莲分为秋天的“采莲子”与春夏之交的“采新莲”;文学作品中的“采莲”,多为描绘春夏之交的采新莲。从发生的地域上看,“采新莲”最早产生于古代荆楚“江南”地区,是古代江南地区的端午民俗,以后才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59.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晚会也就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平台,在时下兴起的传统文化热潮背景下,春节晚会节目中传统艺术的展现意义就更显重大。文章以2008年这一具有典型特点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为切入点,对晚会中突出传统文化特点的节目进行研究,试图从文化融合角度来分析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60.
音乐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艺术魅力,而且可以增强城市的经济实力。自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区人民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广西”的战略目标以来,各地市都竞相举办各自的文化艺术节,但有些地方的艺术节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却收获无几。因此,我们有必要以南宁国际民歌节这一成功范例为参照,进行机制创新,打造品牌,共同为建设“文化广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