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0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54篇
理论方法论   109篇
综合类   1620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作家在<到灯塔去>中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及小说的诗化手法与绘画手法的成功运用,从而揭示使得这部小说在意识流小说衰落以后,仍然能在文坛上绽放光芒的原因.  相似文献   
92.
考察《三国演义》小字注的来源及其功能,认定小字注虽非一人一时所加,但小字注极有可能在罗贯中原本中便已存在。通过一条带有时代标记的小字注,初步分析《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代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93.
兰台作为两汉重要的宫廷藏书处,既是御史中丞治事机构,又是广延学者名儒点校"秘书"和著史之所,后世秘书省、史馆等文馆职能均发端于兰台。"兰台"出典很多,一度指代御史台、史官和秘书省,笔者钩沉相关史料,试图理清兰台出典之源,呈现兰台在历史长河中之真实完整的面貌。  相似文献   
94.
萧红以杰出的讽刺批判艺术,深刻展示了病态、落后与原始的乡土民俗文化,从而使人们从历史、民俗、文化的角度,真正切入中国乡土社会的内部,了解当时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和乡土社会的真相。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反派的分析,阐述了阿特伍德小说对传统哥特式小说女反派塑造范式的颠覆和发展,使阿特伍德把笔下的人物从传统的柔弱变得坚强,从被恶魔化到回归到正常人。并表现出比男人更强的生命力和创造性,指出了小说世界里构建一种新的互补性的和建构型的男女关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6.
站在全国文坛的制高点上俯瞰全国,陕西的文学成就可谓一山独尊。已经作古的,路遥、柳青、杜鹏程等,风头正健的贾平凹、陈忠实、高建群等,都引人注目。但陕西文学家的成名之作都不在陕西出版,陕西作家发表文学作品的主要阵地也不在陕西,出版与发表现状及其所滋生、寄生的现象决定了陕西文学作品出版的尴尬与徘徊、困窘与迷惘。陕西文学作品的出版之路何在?怎样才能让陕西文学作品的出版在全国独领风骚?本文试图结合陕西人民出版社的实际情况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7.
罗蕙锡和凌淑华分别是20世纪20年代韩中两国颇具影响力的女作家及画家.她们通过小说表现了对封建思想和男权社会制度的批判,对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的追求,对女性独立的自我意识等共同的女性意识.但罗蕙锡着重从启蒙性质的女性主义立场出发暴露女性受到的社会压迫,而凌淑华则从进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立场出发,揭示了男权社会制度下资产阶级女性生活以及她们的病态和渴求.在创作手法上,她们分别以中国传统绘画的余白之美和写意手法及西方绘画中的光线和色彩搭配描绘环境和背景,使作品审美价值倍增.  相似文献   
98.
小说创作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通常解释为:"环境是人物展开交往和活动的具体场所。"但在以著名历史人物为原型的小说中,人物与环境出现了复杂的情形,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并不只是人物展开交往和活动的场所,还是人物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著名历史人物对社会环境的改变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斯巴达克思》和《上尉的女儿》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99.
当"救亡"主题转变为"启蒙"的文化策略,小说在晚清被作为改良民智的渠道,承担起开化民智的重任,而被利用的小说却在客观上提高了地位,刷新了视小说为"小道"的传统观念;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尤其是西方小说的译介,拓宽了对小说文体的认识,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得到更明确的认可;以报刊、出版业为载体,以稿酬制度为推动,小说在通俗化和平民化的道路上,实现了其商品化,中国小说作家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而主体的这种自觉意识成为中国传统小说观念迈向现代化的直接力量。  相似文献   
100.
新世纪以来的乡村小说开始普遍地转向当下的乡村现实,关注乡村苦难,但在无节制的苦难叙事当中,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精神已逐渐被异化,真正的乡村现实反而遭到遮蔽。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少数作家仍坚持艺术创作上的独立精神和创造意识,为我们呈献出富有个性和深度的作品,并为文学正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