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12篇 |
免费 | 131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48篇 |
民族学 | 53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363篇 |
丛书文集 | 672篇 |
理论方法论 | 1375篇 |
综合类 | 1352篇 |
社会学 | 2329篇 |
统计学 | 5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71篇 |
2021年 | 103篇 |
2020年 | 206篇 |
2019年 | 190篇 |
2018年 | 255篇 |
2017年 | 260篇 |
2016年 | 198篇 |
2015年 | 146篇 |
2014年 | 308篇 |
2013年 | 1139篇 |
2012年 | 596篇 |
2011年 | 578篇 |
2010年 | 421篇 |
2009年 | 415篇 |
2008年 | 419篇 |
2007年 | 336篇 |
2006年 | 291篇 |
2005年 | 165篇 |
2004年 | 186篇 |
2003年 | 167篇 |
2002年 | 118篇 |
2001年 | 93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郭学信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73-78
明代中叶,随着社会经济经基础的深刻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种种变化。产生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在对当时社会世态人情的描绘中,已经比较明显地体现了这一时期社会思潮中的某些重要方面:商业活动中社会各阶层对商业利润的趋之若骛,商贾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传统四民关系的转变;两性关系上人们打破了文化传统中那种社会性、伦理性对人的个体心性的禁锢,而表现出对非理性情感和欲求的渴望与追求;服饰上撼动了高压在人性上面等级观念的磐石,表现出一股“去朴从艳”、逾礼越制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992.
积极老龄化框架下老年社会参与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刘颂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4):5-9
通过对三种老龄观的比较,揭示了积极老龄化的内涵、特点以及实现该战略所需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从目前社会发展状况和老年人自身主观状态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在推进积极老龄化战略方面的难点,并在认可发展经济是第一推动力的同时提出了两点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能够将积极老龄化战略付诸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993.
运用超额收益法对深圳和上海证券市场的股利政策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探析不同类型股利的市场效应及投资者行为。结果表明,中国证券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由于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类型的股利政策做出了不同的市场反应,并表现出一定的股利偏好行为,即证券投资者对现金股利政策,尤其稳定的现金股利政策表现出明显的喜好行为,而对于不分配股利政策却表现出了漠视效应行为。 相似文献
994.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社会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作用,就存在着评价问题。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其实就蕴含在社会进步的内涵当中。由于社会进步可以归结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人的自由与解放,这两项内容就应当成为社会进步的衡量标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人的自由与解放的统一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进步评价问题上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995.
那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1):82-86
社会网络理论是当今社会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国社会的特性决定了中国企业家的社会网络资源在其企业的运行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企业家的社会网络资源包括制度性资源、市场性资源、智能性资源、经验性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企业家获得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支持,从而获得相对信息优势、利于企业技术创新,降低风险、节省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996.
田中初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1):108-112
美国传播学者梅罗维茨是媒介分析领域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结合麦克卢汉的媒介技术决定论和戈夫曼的剧场理论,指出电子媒介是通过改变社会的情境从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比如外在体现为男女性别的融合、成人与儿童的模糊以及政治人物的祛魅等方面.本文还针对其理论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997.
王丽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18-124
当代西方知识社会批判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知识社会进行批判:(1)知识社会过快的变化速度使得社会变化的方向难以把握;(2)知识社会有可能导致社会的非群体化,阻隔了真实的人际交往;(3)知识社会中文化滞差的加大,给道德、价值观等精神领域方面带来新的问题;(4)知识社会以知识的拥有量决定阶层的划分,可能导致新的社会分化;(5)知识社会经济的非物质性特点会造成经济的内部空虚;(6)知识社会中知识与信息一体化将引起知识文化品质的降低;(7)知识社会中知识的产业化使知识受商品观念驱使,从而影响了知识自身的形象。这派理论基于结构主义观点,关注知识社会存在的负面效应并反思了知识进步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评价知识社会并在实践中兴利除弊。 相似文献
998.
耕地基准地价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不同级别耕地经济总产值与其相应质量指数、社会经济投入指数间的内在关系和建立数学模型 ,求得不同级别耕地可比经济产值 ,从而剔除耕地收益中有差别的社会劳动投入 ,并以此为基础采用收益还原法测算不同级别耕地基准地价 ,以杨凌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99.
吴琼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4):14-17
从分析新疆女性人才较集中的单位环境入手,说明:单位环境下的正式权力结构、非正式权力结构及一般社会观念对女性人才作用有效发挥以及健康人格形成有制约作用和不利影响,指出未来社会女性人才与工作环境的变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流动人口的居住状态与社会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社区研究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流动人口的居住特点进行分析,并从社会学角度对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的居住差异与居住隔离状况进行解读,指出这种差异和隔离是造成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困难的重要原因,需采取改革二元户籍制度、将流动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实现混合居住等措施解决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促进他们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