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3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64篇
管理学   336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57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59篇
丛书文集   1026篇
理论方法论   1773篇
综合类   4273篇
社会学   2540篇
统计学   11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335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531篇
  2013年   1145篇
  2012年   808篇
  2011年   842篇
  2010年   665篇
  2009年   688篇
  2008年   666篇
  2007年   645篇
  2006年   583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391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The aim of this case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address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paper tries to scratch beneath the surface of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quick-fix’ solutions to the pres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ased on such beguiling catchwords as Cleaner Technologies, Best Available Technologies, and Best Available Technologies Not Exceeding Excessive Costs, etc., in an attempt to discover whether there is any substance in them, or whether they are just full of hot air. Recent data from case studies performed by the author in Germany and Finland as well as a postal questionnaire in Denmark are presented. The paper analyses and discusses the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designers, industrialists, and government policy-makers. It is argued that existing regulatory regimes, supran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s, and market mechanisms do not favour the development of cleaner technologies, nor do they promote a reduction in consumption patterns. Evidence from ongoing empirical research in Northwest Europe suggests that industry is far from developing and/or implementing cleaner technologies. The paper closes with a discussion of some of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involved and some examples of urgently needed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92.
程励  李仕明 《管理学报》2006,3(2):204-210
通过分析我国西部流域开发中的不同争论,强调河流的审美功能也同样值得关注。在对美国《自然与风景河流法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有必要进一步促进公众的参与,通过加强流域总体规划,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河流保护体系,并形成统一的中国国家公园管理体系,这将有力促进西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3.
美国、欧盟计算机软件相关发明的专利保护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翔  刘珊 《管理学报》2006,3(1):98-102
分别从计算机软件相关发明专利保护的立法、判例法的发展和演变、专利申请审查实践准则等方面出发,对美国和欧盟计算机软件相关发明的专利保护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两者现行司法和审查实践中的一致和分歧,以及各自的优劣,从而获得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4.
David Gefen  Detmar W. Straub   《Omega》2004,32(6):1337
Reducing social uncertainty—understanding, predic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behavior of other people—is a central motivating force of human behavior. When rules and customs are not sufficient, people rely on trust and familiarity as primary mechanisms to reduce social uncertainty. The relative paucity of regulations and customs on the Internet makes consumer familiarity and trust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the case of e-Commerce. Yet the lack of an interpersonal exchange and the one-time nature of the typical business transaction on the Internet make this kind of consumer trust unique, because trust relates to other people and is nourished through interactions with them.This study validates a four-dimensional scale of trust in the context of e-Products and revalidates it in the context of e-Services. The study then shows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presence on these dimensions of this trust, especially benevolence, and its ultimate contribution to online purchase intentions.  相似文献   
95.
人身自由权是人的最基本的、最起码的权利,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保护通过宪法确认,由具体的法律制度落实。我国法律制度中缺乏对行政权剥夺人身自由权的权力制约,从而使得人身自由权遭到严重侵害。暂时性法律保护的权力制约性、暂时性、及时性(中止性)和救济中的救济能够实现人身自由权的保护。人身自由权遭受严重损害的现实和现有的监督机制不足以保障公民人身自由权,使得人身自由暂时性法律保护成为必然。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政策要求、国外的成功经验、民法上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实践经验以及刑罚执行上的“刀下留人”的经验使得人身自由暂时性法律保护成为可能。暂时性人身自由的法律保护制度适用于行政行为。借鉴西方人身保护状制度、建立限制人身自由行为的事前报告审查和行政相对人请求保护制度,能够实现人身自由的暂时性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96.
党的十八、十九大均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的出台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但公众的参与程度与许多因素有关。在积极发动和鼓励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可发挥新媒体协商平台的作用,提高新媒体的回应能力,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公众应借助新媒体互动平台的功能,进一步提升生态意识,践行生态行为,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环保组织要发挥新媒体的聚焦作用,推动环保组织的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97.
2015年5月1日起中国正式实施立案登记制,将案件受理制度由审查制改为登记制,这符合当事人诉权保障的趋势和需求.立案登记制具备诉权保障的功能,可以多维度地践行诉权保障理念,但同时也带来了实践中的滥诉和法院案件数剧增等现实挑战.司法权的属性决定了司法的有限性,其不能解决所有社会纠纷.当立案登记制给审判实践带来的挑战遭遇司法有限性时,势必出现一定程度的冲突.为了平衡这种冲突,需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立案登记制的改革路径:明确立案过程中登记与审查的关系;制定和实施受案范围的负面清单;健全减少需求供给的配套措施;推进立案环节案件的甄别分流;构建滥诉的惩治与防范机制;减少非司法负担对法官职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随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三农”问题研究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强,相关研究发展迅速且成果卓著,对此进行整体梳理,既有助于总结以往研究的经验,也有益于相关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文章以1991-2015年立项的3 375项“三农”问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其18 770篇成果论文为研究对象,对项目信息、成果论文、研究热点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计量分析,全面呈现中国“三农”问题近30年的发展与研究状况.研究表明,农民、新生代农民工、新农村等为“三农”问题的研究热点,有关农民、农民工的论文最受关注且被引频次最高.  相似文献   
99.
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建设乡村,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一个历史性课题。 在近百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不断衰败凋敝,这跟近百年来我国所选取的经济发展道路不无关系,更与人们对于“乡村冶和“乡村发展冶的认识紧密相关。 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人们简单地将“乡村冶与“农业冶、“乡村发展冶与“农业发展冶相提并论。 如果不能将乡村视为一个社会的概念,并着力乡村社会建设,即便在经济发展上用尽全力,也将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00.
作为典型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东亚各国在努力追求和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也特别注意城乡社会的均衡发展,先后推出了系统的乡村振兴社会政策。 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学界一般都是循着国别路径展开的,多注重研究中日韩等国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提出及实施,而没有从比较社会政策的视角展开总体性比较研究。 故结合东亚主要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变迁进程中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实践,展开总体性的比较研究,深入挖掘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分析解读政策文本的内涵,并注意政策文本之间的复杂关联,以实现对东亚乡村振兴社会政策的总体性研究提炼,为当下正在展开的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